加快让云南野生菌产业跑起来,让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成为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速冻野生食用菌 李丽 摄
吃菌的信号”一到,云南人便开启了上山捡菌“模式”。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某野生菌加工企业,在全国多地收购新鲜野生菌,然后经过分选、切块、清洗,以及通过速冻、腌渍、干制等不同方法保存,98%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到欧洲、新加坡和日本等地。
论及野生菌资源,云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恐怕都要坐“头把交椅”。云南有着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独特的土壤和生态气候条件,为野生菌孕育繁衍提供了优势资源环境。据介绍,在云南的野生菌有250多种、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为全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野生菌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为该省做优、做强野生菌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将良好的生态资源和野生菌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主体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培优野生菌行业市场主体,推动出口创汇、助农增收的“菌当家”脱颖而出。
从6月份到10月份收购新鲜野生菌,进行分选、清洗、速冻等初加工后出口欧洲等地,大理州祥云县的野生菌企业生产现状,基本上能够代表体现云南野生菌产业的目前整体水平。一方面,是野生菌产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链条体系,初步摆脱了季节时令限制,不再是“靠天吃菌”的初级状态。由于加工产品出口的带动,在加工、运输等多个环节有助村民增收。另一方面,云南野生菌用于出口的产品,总体上还是初级农产品层次,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拉长、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与有着“野生菌王国”之誉的产地资源优势相比,云南野生菌的深加工、出口基地效应还待强化提升。
采取精准措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培育野生菌行业现代龙头企业,让“土生土长”野生菌产业在云南迸发更优更强活力。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比如设立野生菌精细加工科研专项资金,开发新型干燥设备和技术、拓展智能数字化包装生产线等,扶持引导现有野生菌加工企业抢抓机遇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强化野生菌产业项目包装,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加工实力的市场主体,尽快在云南生成面向全球的野生菌加工出口基地,以现代化的规模效应为基础、递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目前餐饮市场上的野生菌,大多还只是停留于自然生成的食材阶段,通过开发高效的人工培育技术,大幅提高野生菌产量和品质,对于云南野生菌产业而言无疑还有很大空间。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现有野生菌进行菌种改良,使其更具有抗病虫害能力、提高特定营养价值;或是提取野生菌类中的多糖、抗氧化物质等活性成分等,显然将为云南野生菌产业拓展出口创汇新赛道。
总之,无论是鲜品食用的初级加工,还是满足高端消费市场的现代化加工物流,以及锚向未来的生物产业,云南野生菌产业都大有可为。加快让云南的“菌当家”立起来、跑起来,让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成为驱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