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基层党建】白音他拉苏木:小小食用菌 撑起地方乡村振兴“富民伞”


    【发布日期】:2024-07-19  【来源】:白音他拉苏木党委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白音他拉苏木通过党建引领和人才支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成功经验。文章详细描述了“1+6+N”食用菌产业联合体的建设,包括研发中心、嘎查村基地和食用菌棚等基础设施。通过统一技术服务、品控管理和品牌营销,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联合体。文章还强调了党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人才培训和技术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近年来,白音他拉苏木结合资源特点,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1+6+N”食用菌产业联合体(1即白音他拉苏木食用菌研发中心、6即6个嘎查村食用菌基地,N即分布于各嘎查村的82栋食用菌棚及保鲜库等基础设施),依托“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控管理、统一品牌营销”的运营模式,打造规模化产业联合体。2021年全苏木共生产食用菌72万棒,产出鲜菇100万斤,实现营收432万元。

    党建引领兴产业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从支部书记、村干部牵头干,到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一起干,从支部书记一个人学技术、跑市场,到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人才队伍,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苏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辛勤付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众多党员群众积极响应支部号召,把地块以较低的价格出让用于建设食用菌棚,以实际行动支持产业发展,正因为有了党员和群众凝心聚力抓产业,苏木食用菌产业才能从无到有、从做大到做优,18年以来利用京蒙帮扶和中央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项目资金,我苏木食用菌棚从最初的21栋增加到现在的103栋。

    人才支撑强基础

    产业要稳固离不开人才支撑,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初,苏木政府聘请河北平泉3人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到研发中心和基地进行驻场指导,各党支部积极组织有发展意向的党员和群众到基地务工学技术,外聘技术团队采取联组结对、开设培训班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手把手教、面对面学,通过长期的帮带培养,现全苏木食用菌技能人才达140人。目前每年解决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务工,每人务工增收1.2万元,在吸纳务工群众时,优先考虑精准扶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家庭人员,为他们顺利脱贫、防止返贫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在务工的同时还掌握一门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

    技术保障惠民生

    着眼于产业长远发展,苏木党委组织注册了“富民伞”专利商标,同时积极探索技术改进,带领6个基地党支部书记到朝阳、平泉等地深入考察学习了水菇技术,水菇相比于现在的生产技术,大大降低了基础设施的要求,降低了技术难度,特别适合群众利用庭院闲散地块进行种植。目前各嘎查村采取技术到户、设施到户、服务到户等方式,以点带面促进食用菌产业走进群众庭院,现群众庭院内200平左右的小菌棚,可以装3000菌棒,每棒产量1.5-2斤左右,200平方米的小菌棚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音他拉食用菌产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已经步入发展快车道,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人才培养力度、技术推广力度,用好菌菇这把“富民伞”强村富民,支撑推动白音他拉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