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人员提醒: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本报讯(记者韩学敏)近来,相继有群众因采食不明野生蘑菇导致中毒。对此,市疾控中心人员提醒,大家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谨防发生中毒。
7月27日晚,盐山县一家五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被送往医院救治。据当事人回忆,事发当天,老人雨后到田间采摘了一些“白蘑菇”,做成馅包成了饺子。一家人食用10余分钟后,相继出现中毒症状。7月30日,我市又有一地一家三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住进了医院。当天,他们用蘑菇、鸡蛋、牛肉做的卤子吃面条,不到半小时就出现头晕恶心、意识模糊等中毒症状……
据介绍,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野生蘑菇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严重者会出现抽搐、痉挛、幻觉,甚至会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市疾控中心人员提醒,预防蘑菇中毒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一旦发生误食中毒,要尽快就医,不能拖延。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野生蘑菇照片,以便确定种类并有针对性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