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农场玩出新花样 “米菇立体间作”真不错


    【发布日期】:2024-09-09  【来源】:长春日报
    【核心提示】:文章介绍了位于中国吉林省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的智慧农场,该农场采用了“米菇立体间作”的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与蘑菇的共生种植。通过在玉米行间种植平菇和鸡腿菇等菌类,利用玉米的遮阴保湿特性与菌类的生长习性相适应,实现了粮菇双收。此外,秸秆基质化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还增加了蘑菇的收益,同时提升了蘑菇的品质。

    走进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店村智慧农场,一望无际的玉米郁郁葱葱,玉米行间,一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经出了的蘑菇有平菇和鸡腿菇,其他的蘑菇大概是在9月中旬会陆续长出来。经过对平菇的测产,每亩产量在500公斤~600公斤之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说。今年,智慧农场中“米菇立体间作”模式种植面积达到70余亩,在公主岭市推广面积近300亩。

    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以往施农家肥时,常常会在田间发现自然生长的鸡腿菇,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菌类喜欢长于阴湿地的特性,在玉米行间为菌类创造出仿自然生态的生长环境。玉米的遮阴保湿与菌类喜阴喜湿相适应,二者形成互补,实现粮菇双收。同时,秸秆基质化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实现了养地、增收、变废为宝一举三得。“玉米正常收,蘑菇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元,这样一年能多收1万多元。种蘑菇时,我们施的是有机肥,玉米产量也能提高5%~20%。”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的村民们高兴地介绍说。

    陈国双说,利用米菇立体栽培技术,在玉米宽窄行的宽行中种植蘑菇,菌丝会为玉米根系提供有机碳、全氮等需要的营养物质,使玉米增产。而在更接近自然生长状态下长出来的蘑菇,无论是风味还是口感也更接近野生蘑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