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海宁市多措并举 助力中药材产业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4-09-27  【来源】:农视网
    【核心提示】:海宁市中药材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品种包括桑黄、紫苏和灵芝等。海宁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党建引领、提供技术支撑、创新发展模式等,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持。

    海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有中药材种植的先例,中药材产业也是海宁市经济作物领域的重要产业,涉及桑黄、紫苏、灵芝等多个品种。一直以来,海宁市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并出台系列举措,努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海宁市中药材产业行稳致远。

    一、加强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推行党建联盟建设,按照“党建引领、抱团服务、共建共享”原则,打破地域、领域、条块等限制,吸纳了省农科院园艺所等组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建立桑黄、紫苏种植“共富工坊”,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万余元。

    二、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产业发展。与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制定《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标准,为中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并合作建立了桑黄研究与人工栽培示范基地,通过邀请省专家现场指导、生产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实现示范基地规模化栽培。

    三、创新发展模式,助力共同富裕。目前,海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37.5亩,年产值约4460.25万元。海宁市已建成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桑黄人工栽培基地,成为桑黄道地产区。海宁市创新探索桑黄“农光互补”生产模式,在桑黄种植大棚上建设光伏电站,实现了“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新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值。 紫苏通过“低收入农户+乡贤+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开展种植指导帮扶,引导广大农户种植,形成“中心-集中-全域”的种植格局。

    下一步,海宁市将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走好中药材共富之路。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