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万盛绿水村建加工厂解决菌渣问题


    【发布日期】:2024-09-24  【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提示】:文章报道了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如何通过建立烘干加工厂和菌棒繁育中心,将食用菌加工废料转化为肥料和蘑菇生长垫料,实现废弃菌渣的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

    9月20日,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食用菌加工企业内,一辆辆货车正将菌渣等食用菌加工废料运送到新建的烘干加工厂。菌渣经过加工后,有的“摇身一变”成了肥料,被直接运送至菌菇种植基地。有的则被制成蘑菇生长垫料,再次供菌菇生长所用。

    “以往的‘生态包袱’,如今成了咱们增收的‘绿色财富’,仅靠菌渣加工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绿水村党总支书记蔡志华说。

    绿水村所在的丛林镇曾是当地产煤大镇,绿水村内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矿。由于绿水村山高坡陡,耕地稀少,部分村民便改种菌菇销售给煤矿工人,菌菇产业一度成为绿水村的增收产业。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当地煤矿逐渐关闭,绿水村的菌菇产业也一蹶不振。

    为此,绿水村决定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村民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食用菌产业,并先后引进了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鲜菇坊等菌菇产业龙头企业。经过几年发展,绿水村菌菇产量超过6万吨,年产值突破6亿元。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每天都会产出数吨菌渣。当时,绿水村内食用菌种植大户已经达到10家,一部分种植户直接将废弃的菌渣、菌袋等就地还田作为肥料,有的则随意堆放。这样一来,废菌棒、菌渣等含有的大量杂菌便流散到周围环境中,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还会影响来年食用菌等农作物的收成。这些菌渣等食用菌产业废弃物,逐渐成了绿水村的“生态包袱”。

    农业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绿水村和企业开始探索,将废弃菌棒、菌渣等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双方合作建设了菌渣烘干加工厂、菌棒繁育中心。在这两家加工厂内,菌渣、废弃菇根等经过烘干或发酵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菌菇生长基质等产品。

    “目前,加工厂每年可以处理近万吨废弃菌渣。这些菌渣等废弃物成为肥料后,用于培育南瓜等农作物。”蔡志华说,除此之外,新建的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还可通过消纳当地植物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菌渣,年产菌棒500万棒、年产食用菌约3000吨,让废弃菇根、菌渣与菌菇种植形成“生态闭环”。

    “如今,丛林镇已经形成畜禽养殖、菌菇种植、粪肥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丛林镇农服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丛林镇还将扩建菌渣、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产线,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