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菌都”养成记


    【发布日期】:2024-10-14  【来源】:东南网
    【核心提示】:文章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古田县凭借其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了食用菌生产的理想地区。文章讲述了古田县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等措施,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特别提到了古田县在银耳、香菇等食用菌品种上的领先地位,以及彭兆旺等人在技术创新上的贡献。

    东南网10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陈梦婕)半个多世纪前,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建设,淹没了古田旧县城,形成了福建第一大人工湖——翠屏湖,改变了古田人的生活轨迹,也为这座千年古邑带来发展新机遇。来自翠屏湖的丰富水汽,涵养了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为食用菌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此,古田走上了“以菌立县”之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古田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薪菇生产“五次浪潮”。2023年,全县食用菌鲜品产量9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55亿元,其中银耳产量39.6万吨,占全国90%以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透过三朵代表性菌菇的长成,从不同侧面复盘“中国食用菌之都”养成记。

    生态菇:突破香菇“菌林矛盾”

    香菇是古田栽培历史最悠久的食用菌,最早可追溯至隋朝年间。这朵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的菌菇,曾为古田人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这当中,古田大甲人彭兆旺居功至伟。

    大甲镇曾经是古田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甘薯饭、粉袋裳、低瓦房”是当地人的生活“标配”。穷则思变的大甲人,将目光投向了身后广袤的阔叶林。他们扛起砍刀,走进深山密林,将天然阔叶树砍成一截截段木,用于栽培香菇。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香菇是稀罕物,售价不菲。但段木栽培食用菌,要消耗大量木材资源,性价比却不算高,每百斤段木只能产出约1.8斤干香菇。

    菌林矛盾随之出现。当地甚至曾下令禁止栽培食用菌,以免竭泽而渔。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替代方案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兆旺发现,香菇菌种在瓶子里也能出菇。一个大胆的想法由此闪现:能不能用人工配置的培养料代替段木栽培食用菌呢?1973年,他开启了漫长的试验。

    没有资金,就偷偷卖掉父亲准备用来盖新房的木料,为此挨了几个耳光;没有灭菌高压锅,就在土灶的大铁锅上横放一根木棍,倒扣个木桶,但常常因为灭菌不彻底而前功尽弃……只有小学文化的彭兆旺,凭借韧劲一步步攻克难关。

    8年后,“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终于大功告成。该技术将木屑、秸秆、棉籽壳、麸糠等混合后装入塑料薄膜制成菌棒,作为香菇生长载体。这不仅减少了林木采伐,更使香菇生产周期从2至4年缩短至8个月左右,成本降低50%到80%,产量提高5至6倍。

    1983年起,彭兆旺无偿将这一技术提供给广大农户。1988年到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听说了他的故事后,先后两次到其基地考察,鼓励彭兆旺再接再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乡村脱贫致富。习近平主持编撰并作序的《滴水集》《闽东四十年》均提到彭兆旺及其香菇栽培技术扶贫的事迹。1989年8月,在古田县专题调研食用菌产业的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食用菌促进了闽东的经济发展,但必须处理好食用菌和其他产业的关系,特别是和林业的关系。

    从此,从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田秀才”的技术,开始走向天南海北,为各地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也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提供了借鉴。

    “我特别佩服我父亲的就是,他无论到哪里传授技术,都没有收一分钱,都是无偿的,因此造福了千千万万的菇农。中国食用菌协会以及河南、宁夏等地的食用菌协会,多次发文向我父亲表示感谢。”彭兆旺的儿子彭泽福告诉记者。

    多年后的今天,古田已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商品化生产基地。无论食用菌产业如何发展,生态绿色始终是不变的底线。在标准化菇棚的基础上升级安装光伏屋顶,实现顶上发电、下面种菇;推进菌渣资源化利用,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古田食用菌,是一朵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菌菇。

    产业菇:冲破银耳产业边界

    谈及古田食用菌,不能不提拳头产品——银耳。全国每10朵银耳,就有9朵来自古田。

    古田人张家巧,在银耳清香中长大,饱尝菇农之苦。

    “在银耳生产季节,家里一人刚睡下,另一人就要在凌晨扎进菇棚。”张家巧说,银耳十分娇贵,“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缺乏水分,乃至零星蚊虫的叮咬,都可能影响产量,加之银耳不喜热,种植往往只能在10月至来年4月间进行”。

    张家巧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个期盼:银耳种植,何时不再看天吃饭?

    2013年,张家巧和丈夫郑开亮,带着在北京打拼多年攒下的积蓄回到老家古田,决定用新模式再造银耳生产流程。

    工厂化智能栽培是必由之路。夫妻俩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智慧菇房。由于无先例可循,他们只能和技术人员一遍遍调整参数,不断试错。经过5年探索,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智能新风系统破解了通风难题,超声波雾化技术取代了人工浇灌,制冷系统将菇房温度恒定在23℃,灭蚊灯等物理驱虫方式解决病虫害困扰、减少农药使用。

    银耳生产终于走出了看天吃饭的困境,在最炎热的夏天也能不间断供应,产量、品质也实现了提升。在张家巧带动下,工厂化栽培模式在古田遍地开花。

    新问题接踵而至:产能井喷后,银耳收购价格急转直下,2010年每公斤干品批发价50多元,到了2019年只剩下二三十元。张家巧还记得,那年春节,仓库里积压了数万公斤银耳,最终只能低价处理,亏损了数百万元。

    张家巧认为,银耳产业的症结已不在种植端,而在加工端。

    “过去,消费者对银耳的普遍印象是‘吃起来很麻烦’——先泡发,再炖煮,几个小时才能出胶。”经过调研与思考,张家巧确定了第二次转型的方向,“引入深加工技术,开发即食类银耳产品,满足更多年轻消费者需求”。

    很快,张家巧开发的冻干银耳羹成为市场爆款,年销5000万袋。以此为起点,古田银耳精深加工时代加速到来。冻干银耳、速泡干片、饮料、多糖提取物、预制菜等产品层出不穷。改头换面后的银耳,不仅附加值提高了,还带动了原料产销两旺。

    如今,张家巧又踏上了第三次转型之路,向销售端发力。

    “我们的银耳羹以鲜银耳熬制,冻干技术锁鲜,生产基地直接对接您的餐桌。”每天,在抖音商城“三朵银花”旗舰店直播间,张家巧如约亮相。原来,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渠道遇阻,电商直播等新渠道却方兴未艾。当时53岁的张家巧抓住时代风口,试水直播带货。第一年,她所经营的宁德晟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便尝到了“爆单”甜头,实现3000万元线上销售额。张家巧也成了新晋网红主播,被网友称为“银耳姐姐”。

    一产走向工厂化,二产发力精深加工,三产拥抱电商,古田食用菌产业正不断拓展边界,延伸链条,拓展可能。

    科技菇:打破真姬菇种源垄断

    真姬菇,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海鲜菇、蟹味菇、白玉菇,是古田食用菌版图中的一颗新星。作为全省真姬菇袋栽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年产值近亿元,但2012年刚刚落户古田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单袋产量徘徊在7.5两左右。”福泉鑫总经理程泳春说,技术是主要短板,“真姬菇是舶来品,国内相关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起步较迟。”

    对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胡开辉深有感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真姬菇行业无自主选育的品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存在走菌速度慢、抗逆性差等问题。”2003年,他在顺昌县调研时初见真姬菇,“加上种性特殊,养菌周期长,如果缺少系统的栽培技术,很容易导致产量忽高忽低”。

    从那时开始,胡开辉便致力于真姬菇育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这也为校地合作埋下了伏笔。

    2013年,福建农林大学与古田县政府共建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胡开辉担任首任院长。研究院的定位是立足企业需求与市场导向,从选种育种到栽培管理,为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

    “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产业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攻关什么技术。”研究院落地后,胡开辉深入当地真姬菇企业调研,并确定了“抓品种、精技术、促龙头、共提升”的辅导模式,建立了“教授+企业技术员+学生”推广体系。

    “前几年,我们菌包时常出现‘烂心’,但就是找不到原因。”程泳春还记得,当时自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联系上胡开辉,对方二话不说,当天下午就从福州赶到古田。经过仔细检查后,胡开辉很快找到了症结,建议将包心温度控制在26℃左右。为此,企业腾出3间库房进行试验,一个月后,“烂心”现象再也没有出现,真姬菇单袋产量提高了10%以上。

    更大的突破源自品种创新。

    经过多年攻关,菌业研究院终于突破了真姬菇育种技术瓶颈,先后选育出“闽真3号”“闽真5号”“闽真6号”“闽真7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打破了真姬菇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新品种与新技术加持,让古田真姬菇单袋产量实现了从400克到450克,到650克,再到750克三次飞跃。

    不仅仅是真姬菇,更多的科技突围正在古田发生。成功选育“绣银1号”“福银雪耳”“福银黄耳”等银耳新品种;实现黑牛肝菌首次在古田县进行液体菌种接种、人工栽培;香菇优质菇比例从60%提高到90%,降低采菇劳动力近20%……古田食用菌,是一朵有科技含量的菌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