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重庆万盛:“蘑菇工厂”告别“看天吃饭”


    【发布日期】:2024-10-0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通 讯 员 叶 露 李雪薇
    【核心提示】:这篇文章介绍了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和工厂化生产方式,提高食用菌产业的产量和质量。文章详细描述了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利用液体菌种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以及南桐镇岩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通过恒温恒湿系统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万盛经开区如何通过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合作,提升食用菌种植技术水平,以及食用菌产业在当地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

    如何像工厂生产零部件一样种蘑菇?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经开区”)探寻答案。

    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只见一簇簇饱满的金针菇从装满玉米芯、米糠等原料的塑料瓶中探出头来。

    “使用新技术后,金针菇的单产明显提高了,而且菇柄粗细适中、菇帽饱满,品质非常好。”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食用菌菌种提升项目负责人易思富喜上眉梢。他所说的新技术,就是液体菌种技术。运用该技术可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从液体菌种培养到菌种接种环节,大部分采用机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污染率。

    作为万盛经开区食用菌行业的“领头雁”和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该公司自投产以来可日产食用菌150吨,年产5万吨。除包装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外,制菌、装瓶、冷却、培养、搔菌、插片、采收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操作,生产无缝衔接,天天都能出菇。

    在南桐镇岩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依靠科技设备,赤松茸也告别了“看天吃饭”。

    “赤松茸一般在春季出菇,但由于我们采用了爱尔兰式保温棚,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目前基地里的赤松茸仍在陆续出菇,品质相当不错。”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恒温大棚和恒温恒湿系统的应用让基地实现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

    据了解,南桐镇岩门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于2023年12月竣工,总面积4800平方米,建有5个恒温出菇棚,预计年收入达85万元,年利润20万元。

    这是万盛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缩影。万盛经开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加以重点培育,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成势。同时,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当地组织食用菌专家对接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着力进行技术攻关。经过培训,企业工人和农户实操能力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全区食用菌种植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是万盛经开区农业重点产业,拓展到鹿茸菇、赤松茸、黑皮鸡枞菌、猪肚菇、秀珍菇、羊肚菌、白参菌等10多个种类。万盛经开区成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20余家,年生产食用菌5.5万吨,产值约6亿元。(雍 黎 通 讯 员 叶 露)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