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牧民求松卓玛大半辈子与牦牛为伴,如今却成为村里第一个栽培香菇的人。今年,他在政府资助下盖起一间大棚,又从乡上运回1800个菌包。周围邻居很是新奇,时常来大棚参观。
大约10年前,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引进香菇等食用菌进行栽培。受制于技术条件,栽培面积和产量不成规模。2023年在招商引入新的食用菌企业后,壤塘随即开展了新一轮栽培试种。抱着试试的心态,求松卓玛报名参加。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教他控制室温和湿度,调整光照和通风。不久后,菇大肉厚的香菇“破土而出”,求松卓玛很高兴:“收获了1800多斤香菇,赚了8600多元(人民币,下同),我相信壤塘种香菇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栽培香菇,是四川涉藏地区发展农业“新物种”的缩影。过去,只有青稞、豌豆、胡豆等为数不多的物种能在高原存活。随着技术进步和特色农产品市场扩大,“新物种”逐渐在高原扎根,为涉藏地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希望。
在壤塘发起这场食用菌试种的,是与食用菌打了30多年交道的唐述刚。这位来自四川广元的食用菌技术专家,立志在川西高原实现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助民众增收致富。他发现,通过对温差、光照、空气等条件合理利用,高原也能培养出高品质香菇,尤其是香菇中的“冠军”花菇。高原香菇上市时间较晚,这个“时间差”意味着巨大的商机。目前,唐述刚在壤塘投资建设的食用菌育种繁育中心进入收尾阶段。他预计,中心投运后可年产香菇、赤松茸等菌种500万袋,吸引5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届时壤塘食用菌标准化基地面积将达到500亩,3年内食用菌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