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菌王”搬家记 ——两当优化营商环境引来“菌”界精英


    【发布日期】:2024-11-20  【来源】:陇南日报
    【核心提示】:文章讲述了吴斯光,一位有着40年香菇种植经验的专家,如何将他的技术和经验带到甘肃省两当县,推动当地香菇产业的发展。文章描述了吴斯光的个人历程,从浙江丽水到四川、贵州,再到甘肃两当县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如何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民”的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去年8月,从事香菇种植40年的吴斯光一反常态,将他人生阅历和经验最丰富的时光“下注”在秦岭以北的两当县。他的底气来源于40年一点一滴积累的经验,来源于从17岁开始,40年如一日,只做了一件事——香菇种植。

    从“南菇北迁”到“东菇西移”

    吴斯光“安家”两当,也是缘于一次巧合。他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岭头乡东溪村,当地人祖祖辈辈以种植香菇为生,吴斯光17岁那年,便跟着长辈们去深山种植香菇。后来跟着师傅吴克甸学袋料栽培香菇技术,先后在四川省通江县、贵州省从江县当技术员。

    2014年,吴斯光在黔西南州安龙县第一个搞起香菇种植,同时以“公司+村集体+农民”的种植模式,探索出了“1210”产业扶贫模式。就这样,吴斯光和香菇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浙江丽水到福州、四川通江、再到贵州从江,一干就是40年。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我国许多菌类种植大户为了守住香菇品质和产量,开始纷纷北迁,业内把这次菌类产业的大迁徙称为“南菇北迁”。北迁的香菇再度表现出对气候的极不适应,品质和产量急剧下滑,迫使菌业户寻找新的栖息地。吴斯光就是被这股春风“刮”到了大西北。

    “阴差阳错”找到最美家园

    2023年,甘肃省侨联主席袁斌才将吴斯光引到张掖神龙菌业,试图用玉米芯和杨树叶做菌棒原料来发展香菇种植。由于吴斯光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袁斌才将他介绍给两当县县长武冰。

    “初次见面,看他憨厚老实,就觉得他是一个能干成事的人。”县长武冰对吴斯光的第一印象。“两当县人口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切实际,但两当有我国西北部最优质的气候资源,有几十年群众零散种植香菇的产业基础。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为两当的经济发展找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吴斯光走遍了两当县的所有乡镇,一有时间,县长武冰就陪同考察。时隔不久,县长武冰带领两当县政府考察团前往贵州吴斯光菌业基地考察,回来后迅速安排县农业农村局与其全面对接。

    2023年7月6日,吴斯光与两当县在兰洽会正式签约发展香菇产业园。

    一个月后的8月15日,由吴斯光任董事长的甘肃陇南德源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两当县左家乡破土动工。

    一人建厂一方致富

    今年,左家乡政府将产业园拓宽产业路作为“我为企业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项目,将产业园路段由以前的4米拓宽为6米,极大方便了企业车辆过往和群众出行。

    经过建设者们半年的艰苦努力,建成占地面积200亩的集研发楼、菌棒菌种生产车间、烘干车间、冷库、出菇大棚于一体的产业园。

    7月5日,年产1000万棒菌棒、7650吨鲜菇、660吨干品加工的德源菌业正式投产。吴斯光介绍,德源菌业打算为周边群众提供大棚,提供资金,提供菌棒,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销售,带领当地百姓共同发家致富。

    “两当产业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成投产。”吴斯光说,“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气候冬暖夏凉,民风特别淳朴。前段时间我已将老伴接来两当,今后,我们不仅要在两当发展壮大产业,还要在两当生活养老!”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