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杨焱:基于多组学解析珍稀食药用菌多糖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发布日期】:2024-12-06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在第一届全国食用菌生物学与采后加工大会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杨焱研究员分享的关于珍稀食药用菌多糖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文章强调了食用菌在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猴头菇和桑黄这两种珍贵菌种的多糖合成路径解析,以及通过诱变育种技术和多组学分析技术取得的进展。这些研究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指出了高效获取高活性β-葡聚糖资源的重要性。

    在11月8-10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食用菌生物学与采后加工大会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杨焱研究员就基于多组学解析珍稀食药用菌多糖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进行了报告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健康产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营养计划以及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等,旨在推动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也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对于具有特殊营养功效的食用菌,它们在大健康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食用菌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们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尤其是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不仅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一千种保健食品含有食用菌成分,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亿,其中药品也有百种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众多食用菌中,猴头菇和桑黄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广泛研究。杨焱研究员围绕这两种珍贵菌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多糖合成路径解析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通过诱变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了高产多糖的新菌株,并利用组学技术分析了它们的基因组差异,揭示了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例如,在猴头菇中发现了14个与多糖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而在桑黄中,则鉴定出一条关键通路上的多个调控点。这些发现为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提高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β-葡聚糖(如贝塔普聚糖)由于其结构上的差异,导致活性存在显著区别。这种独特性使得天然来源的β-葡聚糖成为不可替代的资源。因此,如何高效获取这类高活性原料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此,杨焱研究员深入探究了食用菌多糖的合成路径与调控机制,以猴头菇和桑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诱变育种技术筛选得到高产多糖的菌株,并依托多组学分析技术,揭示了多糖合成的复杂通路。研究发现,高产多糖菌株中存在特定的差异表达基因与代谢通路,这些基因与通路对于多糖的高效合成至关重要。此外,杨焱研究员还验证了高产多糖的生物活性,并发现了与贝塔普聚糖高产直接相关的通路。通过抑制剂实验,进一步确认了该通路在促进多糖高产中的核心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食用菌多糖的定向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实现高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点击链接在线观看:杨焱-基于多组学解析珍稀食药用菌多糖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 - 蘑菇通 - 食用菌在线学习平台-食用菌培训 - Powered By EduSoho (mogutong.com)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