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大通县食用菌生产呈蓬勃发展势头


    【发布日期】:2024-12-09  【来源】:大通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秀
    【核心提示】:文章介绍了大通县如何利用生态优势,通过菌种研发、菌种制备、林下种植等技术手段,强化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特别提到了大通县实验林场业坝滩育苗基地在极寒干冷条件下成功培育出第四茬平菇的成果,以及与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技术合作,引进先进设备,完成多菌种的人工驯化。文章还提到了羊肚菌和大球盖菇的成功驯化,以及金耳菌的试种成功,这些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大通县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食用菌种植技术,通过菌种研发、菌种制备、林下种植等方式,强化食用菌产业链条式发展,如今食用菌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走进大通县实验林场业坝滩育苗基地,大棚内平菇鲜嫩肥硕,肉质饱满,长势喜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冬季天气寒冷、湿度低,棚内温度低于零度,在极寒干冷条件下还能培育出第四茬平菇,这是大通县实验林场几年来菌种不断研发、改进的成果。

    近年来,大通县采用“科研团队+农机服务部门+经营主体”的协作模式,不断探索菌种采集、培育、提纯,已完成多菌种的人工驯化。同时,大通县实验林场通过与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专家的指导下,引进技术设备,在斜沟乡业坝台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现有大型食用菌常温灭菌柜一台。反烧式锅炉1台,菌种车间3间120平方米。液化菌种培养摇床2个,50L液体发酵罐1个,超净工作台4个,钢架大棚10座,玻纤管大棚35座等各项菌种研发设备,先进的科研设备为食用菌菌种繁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大通县实验林场工作人员王静对记者说,通过与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技术合作,林场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了菌种制备、生产和种植技术,邀请专家开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20人次。

    2022年,大通县利用林地资源,先后在林下实验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等食用菌,经过三年的时间,羊肚菌、大球盖菇已成功驯化。并将羊肚菌作为特色品牌持续打造,通过引进农业公司,改造设施温棚发展羊肚菌种植,推动羊肚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菌种培植、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技术推广、商品菌加工及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至此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县实验林场工作人员王静告诉记者,2023年通过实施“野生羊肚菌驯化繁育”课题,驯化培育出一种大通地区野生羊肚菌品种,具有耐受低温、子实体大的特点,具有开发价值。同时收集、培育、提纯羊肚菌栽培品种八种,建立了首个国有林场林下羊肚菌品种资源库。2024 年,大球盖菇种植通过三年实验,取得新进展。在斜沟乡业坝台建设林下大球盖菇种植基地20 亩,出菇情况良好。

    今年9月,在大通县国粹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首批金耳菌成熟进入采摘期,不仅丰富了全县特色农产品种类,还带动了周边的种植户进行产业化种植,为农民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大通县实验林场工作人员王静说,今后,林场计划利用业坝台生产基地,实施工厂化食用菌菌种生产,建设无菌食用菌实验室,提升菌种研发和制备的生产能力,开展林下羊肚菌、大球盖菇的食用菌规模化种植,为今后形成“统一制种,分散出菇”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菌种生产基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