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随州随县:菌菇撑起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4-12-09  【来源】:垄上行  【作者】:傅月昊
    【核心提示】:文章讲述了随州市随县草店镇如何利用当地昼夜温差大、雾天少的自然条件,发展菌菇种植特色产业,并通过这一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和村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介绍了金锣山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生产情况,以及二道河村游河茶树菇种植基地的发展,展示了小菌菇如何成就大产业,以及草店镇如何进一步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随州市随县草店镇地处鄂北山区,因昼夜温差大,雾天少,非常适宜菌类生长。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兴旺新路径,大力发展菌菇种植特色产业,一朵朵菌菇撑起了乡亲们的致富“伞”。

    小雪未见雪,菇棚好“丰”景。在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一朵朵长势喜人、色泽鲜明的香菇撑起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棒上,工人们在基地里忙碌着,小心翼翼地采摘鲜嫩肥厚的香菇。

    “我们在香菇基地里采香菇,我一天大概能采两行,差不多有50筐香菇。”金锣山村六组村民陈倩今年34岁,自家也种了几千袋香菇,当村中香菇基地活多时,她就和乡亲们一道来基地务工,每个月也能增加一些收入。“我们从现在开始采,一直要到5月底才结束。”

    金锣山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周加里告诉记者,现在正是香菇集中收获的时节,所以必须抓紧时间采摘、烘干。“烘干的香菇质量好,价格更高,不愁销,大部分出口到欧洲、东南亚市场。目前,我们村集体的种植规模是20万袋,效益好,明年还准备再增加5万袋。”

    在基地烘干房,金锣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志兰正在为村民示范剪香菇脚的要点。在她的身侧,是一筐筐正待搬运上车的香菇。

    “我们村里有很多老百姓在这里工作,你看,今天就有40多个人,中午还管中饭。一户一个人最少可增收5000元,高的达到2万元以上。”

    刘志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建有20个香菇大棚,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式大棚。在周加里和刘志兰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今年新建的自动化食用菌种植大棚,这种新式大棚比起传统大棚更加方便,种植效率也大为提升。

    金锣山村曾经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整村脱贫后,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既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刘志兰介绍说,今年香菇产量不错,基地每天可收获鲜菇6000多斤。“我们采用的是‘村集体+大户+村干部+脱贫户+农户’的模式,今年纯收入接近100万块钱。”

    而在二道河村游河茶树菇种植基地,负责人杨路正在基地厂房中检查茶树菇的生长情况。只见一朵朵茶树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杨路握住菌柄轻轻旋转一圈,一朵朵新鲜的茶树菇便被收获到篮筐里。

    “我们现在可以出菇的菌包达到了30万袋,一年循环2次,一个菌包产量1斤半,一年的目标产量100万斤鲜菇,如果烘干成干菇,就是10万斤。鲜菇卖零售价1斤10元,干菇零售价是1斤60元。”

    杨路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在草店镇,他独辟蹊径地在二道河村建立游河茶树菇种植基地,产出的茶树菇供不应求,带动周边三十多人就业,年产值近400万元。

    小菌菇成就大产业。近年来,草店镇借势发力,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兴旺新路径,全力推动全镇食用菌种植特色产业良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草店镇种植菌菇近一千万棒,预估产值达1.5亿元。未来,草店镇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