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氏丝膜菌属的系统发育及中国西部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
文章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21501203.2024.2441178
引言
萨氏丝膜菌属 (Thaxterogaster) 真菌隶属于担子菌门、蘑菇目、丝膜菌科,其子实体多呈伞菌状,少数物种腹菌化,菌盖颜色以棕色为主,菌柄及菌肉颜色多为白色及紫罗兰色,担孢子表面具疣突。萨氏丝膜菌为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维持以及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萨氏丝膜菌属是丝膜菌科中第二大属,世界范围内已记录该属物种200余种,我国报道了25种,但多数已报道物种均基于形态学研究结果,缺乏分子数据引证。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在Myc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 “The genus Thaxterogaster (Cortinariaceae): phylogeny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Western China”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萨氏丝膜菌属真菌标本进行研究,结合NCBI数据库已有的分子序列,构建了萨氏丝膜菌属下包含7亚属的系统发育树,从中发现8个萨氏丝膜菌属新种。
研究概览
主要科学发现
构建萨氏丝膜菌属7个亚属的系统发育树
本研究使用243份标本的五基因片段(ITS+LSU+RPB1+RPB2+TEF1-α),构建了包含萨氏丝膜菌属7个亚属和112个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图1),解析了各亚属间的关系,将sect. Cremeolini 归入subgen. Multiformes,将sect. Verniciori 归入subgen. Vibratiles,并提出一个新组合Thaxterogaster subgenus Vibratiles comb. nov.
图1. ITS+LSU+RPB1+RPB2+TEF1-α联合构建的萨氏丝膜菌属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
中国西部地区萨氏丝膜菌属物种多样性研究
本研究在中国西部地区四省一自治区共获得58份萨氏丝膜菌样品,通过序列比对及形态学研究,共解析出15个萨氏丝膜菌属的物种(图2),其中8个为新物种(T. sordidus, T. alboparvus, T. crassimultiformis, T. lavendulaceus, T. flavocapitatus, T. pallidopurpurascens, T. atricapitatus, T. cupreus)。在这15个物种中,5个物种(T. indopurpurascens, T. talus, T. sordidus, T. alboparvus, T. borealicremeolinus)来自于亚热带地区,9个物种(T. talimultiformis, T. armenicorius, T. crassimultiformis, T. fulvo-ochrascens, T. lavendulaceus, T. flavocapitatus, T. pallidopurpurascens, T. atricapitatus, T. cupreus)来自于温带或亚高山地区,1个物种(T. tenuipes)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发现。
图2. 中国西部地区萨氏丝膜菌物种
萨氏丝膜菌在中国西部地区分布较广,栖息地较多样,并且每个物种往往具有高度特化的生态适应性,且中国多地均有食用该属真菌的记录,其物种资源及潜在生态、经济价值仍然有待进一步挖掘。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引用信息
Mycology 期刊引用:
Wang ZR, Zhou SY, Liu FF, Yang ZL. 2025. The genus Thaxterogaster (Cortinariaceae): phylogeny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Western China. Mycology. 1–39. doi: 10.1080/21501203.2024.2441178.
Tips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202205)和西藏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项目(ZL202303601)的资助。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
王子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杨祝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