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刺破长白山的薄雾,蛟河市黄松甸镇仍裹着零下25摄氏度的银装。
新农人金萍萍哈着白气掀开电商大棚的门帘,冻得通红的手指刚碰到鼠标,天猫店铺后台跳出的订单提示,像一串鞭炮在屏幕上炸开。
“2月5日,开年第一单!”
上午10点,运送木耳的货车碾过新雪,在村道上划出两道轨迹。大棚里,菌农正忙着制作木耳菌。
无论是黄松甸村还是伟光村,几乎所有菌农都告别了单打独斗的年代。
为了助力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黄松甸共建有2个示范园区、29个规模园区,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将全镇12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其中,占地面积4500亩的“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国家级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园区826户菌农,把黑木耳年发展量推至6700万袋,产值实现2.3亿元。
晌午,黄松甸村的“小网红”陆续上线,他们在大棚里边干活边直播。早在2017年,这个村就已经被纳入了“中国淘宝村”。
从“靠天吃饭”到“凭数致富”,黄松甸镇正用一串“数字化密码”,解锁年产值超10亿元的“黑金”产业链。
此时,金萍萍的电话应接不暇。作为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公司,源头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让她从来不愁销路。
2024年4月22日,在厦门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博览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食用菌产业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单”,“黄松甸黑木耳”品牌价值23.76亿元。
带货主播们喜欢这样源头可靠,有标准、有规模的产地。特别是它自带的品牌光环,也会拉动成交率。
产业发展需要,菌农积极性高,黄松甸镇政府顺势而为,多举措鼓励电商发展。
很快,一支千人电商队伍形成,他们分散在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各大网络平台,助推全镇网上交易突破亿元。
黄松甸镇政府迅速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更为现代化的物流仓库及加工车间,加快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2024年,黄松甸黑木耳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傍晚,几名客商从杭州赶来镇里考察。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备的“黑金”产业链让客商们为之一振。
“线上和线下,就像产业发展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线下,我们主做B端,走量。线上,我们主打C端,走中高端路线……”这是金萍萍从事木耳行业17年来总结的经验,里边带着东北人的坦诚。
客商满意而归。金萍萍独自走在雪路上,感受着这片黑土地,古老的山珍与前沿的数字技术,正碰撞出乡村振兴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