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先前的固体菌种为液态菌种,近日,吉林森工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白林菌业公司液态菌包生产车间正式投产。这标志着该公司黑木耳产业正向着产业化进程坚实迈进,成为蛟河市黑木耳产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白林菌业公司占地16公顷,有10公顷种植示范基地、70栋种植大棚、6栋养菌室、4栋4000㎡晾晒区、8口深水井。公司采取“基地+农户”模式,把优质的菌种和三级菌包销售给种植户,实现规模化效益。2024年7月份,公司对原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又新建了一条3000平方米的液体菌包生产线。综合生产车间内,拌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质检车间等如同手足相连的亲兄弟,彼此之间既被完全隔离开来,又亲密无间地连在一起。与其他车间相比,身处最内侧的制种车间略显特别,门口高挂着“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的标识。之所以它能受到如此“娇宠”,是因为这里有众多黑木耳液体制种仪器和设备,每日要担负着4万袋菌包的制种任务。在菌包生产车间,选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井井有条。这里与很多菌包厂不同的是,灭菌后的菌包经过接菌流水线,液态菌种通过出水口直接喷射到菌包内侧,完成接菌过程。“我们从液体菌种制作到养菌全过程,都实现了标准化、自动化,成菌率达到98%以上。菌包无论是挂袋种植还是地摆种植,每袋都能产1.3两至1.5两黑木耳。黑木耳颜色黑嫩透亮,口感弹润有嚼劲。我们今年研发的是白林一号、白林二号品种。它符合蛟河及附近乡镇的环境特点,有望成为菌农首选的优质优良品种。”公司技术员充满自信。菌包生产车间内,除了各式现代化设备令人耳目一新,职工们的精神面貌和干劲也让人感到振奋。这里不仅有林场职工,更多的是来自周边各村屯的务工者。“公司成立7年多了,我一直在这里干活,眼看着菌包厂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大车间。我们跟着公司的谋划一起发展进步,眼看着公司不断地提高技术、研发新品种,黑木耳的产量也稳步增加。”家住白石山镇的胡悦负责为公司招工。“现在有30多人在这里务工,每人每天收入二三百元。”来源:吉林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