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人员使用检测仪查验"毒蘑菇"
看起来新鲜白嫩的蘑菇,却有可能是由一种名为荧光增白剂的有害物质促就,长期食用有致癌嫌疑。昨日,成都市第一家配备专业菌类检测仪的金牛区黄忠菜市场给出数据:检测仪投入使用一个月以来,共计4斤多"毒蘑菇"全部被堵在市场外,并作垃圾处理。市场管理方表示,今年将增加类似检测仪,完善市场商品质量快速检测室功能,严防"毒蘑菇"等新出现的有害果蔬进入市场买卖。
增白剂泡过"毒蘑菇"不易察觉
营养丰富的菌类深受消费者青睐,可新近出现的一种人造"毒蘑菇"却无法让人一眼看出来。"菌类一般很难洗,市场上的菌类表面怎么都会有些泥渣,看起来不是那么白。"黄忠菜市场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历琴介绍,和普通菌类相比,"毒蘑菇"要白净粉嫩得多,卖相更加好。可靓丽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令人心惊的"黑幕"。这是一种在名为"荧光增白剂"药水中浸泡过的菌类,留在菌类表面起到增白作用的药剂洗不掉,而且无味,长期食用对人体有致癌的嫌疑。
从成都市工商局了解到这一信息后,黄忠菜市场立即从上海购回一台专业菌类检测仪,每日早市前对市场所有菌类抽样检测,只要"毒蘑菇"在市场内一露头,立马就可现形。抽检结果在10点菜市内的广播中通报。
检测仪出马紫光强弱显示毒性
昨日,在黄忠菜市场设置的全市第一间商品质量快速检验室里,记者见证了这台检测仪的神奇。检测仪比电子秤还略小一些,和身边"电热恒温培养箱"、"农药残素快速检测仪"等大个头仪器相比,实在貌不出众。它有上小下大两块平行金属板,将菌类放入金属板中间,检测仪投射出的特殊荧光可让"毒蘑菇"无处遁形:泛出紫光的即是"毒蘑菇",且紫光强弱与有害成分多少成正比,无泛光的为正常菌类。"成都市工商局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指导,使用检测仪一个多月以来,我们总共查出4斤左右的问题菌类,立即作垃圾处理。"历琴介绍,菜市管理方已对不慎批发回"毒蘑菇"的商家给予警示,要求严把进货关口,杜绝"毒蘑菇"通过市场进入消费者餐桌,"从最近的检测情况看,不合格菌类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