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菌菇住进“智慧房” 撑起乡村“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5-01-31
    【核心提示】:本文报道了云南省嵩明县杨林镇落水洞村智慧菇房中首批竹荪的丰收情况。通过智能化的种植模式,智慧菇房实现了对温、光、气、湿等环境参数的智能调节,摆脱了传统种植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提升了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竹荪的种植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未来,杨林镇计划在更多村(社区)推广智慧菇房种植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近日,经过3个月的培育,嵩明县杨林镇落水洞村智慧菇房里,首批竹荪迎来丰收。走近一看,层架式菌床上长满鸡蛋大小的竹荪蛋,不少竹荪已经“破壳而出”,披着雪白“纱裙”。工人们忙着采摘、装筐,随后分拣、打包、入库、外运销售……

    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这批竹荪3个月前种下,现在是第一茬出菇高峰期,我们每天分批采收,保证竹荪新鲜度。”落水洞村党总支书记孙福超说。

    与常规的食用菌大棚不同,智慧菇房的生产不“靠天吃饭”,智慧菇房通过接入智能操控平台,可远程操控,对温、光、气、湿等环境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创造符合食用菌生长的人工气候环境,使食用菌种植摆脱季节束缚,大幅提升了食用菌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以及土地利用率,实现常年高产、稳产、优产。

    对于村委会来说,种竹荪是个新鲜事,孙福超花了不少时间来认识这个“新伙伴”:还没长出“纱裙”的白色竹荪蛋,剥开后,内部淡黄色果实中的白色部分可食用,口感鲜甜脆嫩,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炒着吃。成熟的竹荪,白色的部分是茎秆,淡红色的是竹托。采摘时,只需捏住竹荪根部,轻轻转动就能取下。

    采摘后的竹荪还要进行二次修整,修整好的竹荪会被放入保鲜箱,冷链运输送往市场售卖。孙福超算了一笔账,智慧菇房每天采收50公斤左右,总产量1.5吨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第一批竹荪将给村集体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智慧菇房还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以前我们要去外地打工,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落水洞村村民罗明慧说。

    一间小小智慧菇房的运转,给农户、企业和村子都带来了好处。接下来,杨林镇将科学分析智能化菇房种植模式,在有条件的村(社区)推广种植,从菌种引进、技术指导、销售等环节进行跟踪帮扶。同时,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