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大棚内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香菇菌肉饱满、个头匀称、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熟练地忙着采摘、装筐、入库。“我们现在摘的是(头茬)菇,两个棚子里面摘了40多筐,菇确实好得很,都是花菇。”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务工人员魏淑梅笑着说道。
据了解,这批新出菇的香菇是在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的悉心指导下,特意引进的香菇新品种。相较于以往的种植品种,它出菇率更高、产量更大、品质也更为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在陇西县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实验室里,农艺师李娜正专注地查看桑黄菌棒生长情况。她介绍,桑黄是药食两用型真菌类药材,有着“森林黄金”的美誉,具备排毒、止血、护肝、强化免疫力等诸多功效,是通过“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项目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程邦仲说:“我们项目人员充分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精心引进、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食用菌。截至目前,一共成功引进6个食用菌新品种,包括灵芝、桑黄、猴头菇、香菇、金耳、赤松茸。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会定期前往食用菌基地,现场指导生产技术,重点解决了灵芝、香菇出菇不均匀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及食用菌菌种退化、珍稀品种栽培少、菌种生产技术不标准等一系列难题。”
自鲁甘东西部协作项目——“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凭借青岛农业大学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优质食用菌、珍稀食用菌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工作,有效拓宽了陇西县食用菌种植品种,大幅提升了产业科技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加速发展。
依托这一专项项目,陇西县成功建立起食用菌栽培核心示范区150亩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6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120万元。同时,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12人次,带动就业220人,服务农户2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