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灼灼妆山野,菌浪层层涌富春。3月21日,暖日融融,羊肚菌喜迎科技“闹春耕”,首届“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黄冈专场培训会暨黄冈市羊肚菌田间种植管理现场观摩会”在罗田县白庙河镇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主办,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承办。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王卓仁副研究员团队,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蔬菜站站长罗九玲,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晓能、食用菌所所长卢华平,罗田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元维军一行及当地种植主体20多位代表参会。
活动开始,王卓仁针对当前全省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题为“羊肚菌早播早收栽培案例分析”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涵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羊肚菌早播早收栽培的时间定义、为什么要开展羊肚菌的早播早收、羊肚菌早播早收栽培的成功案例以及实现羊肚菌早播早收栽培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内容详实且图文并茂,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观摩会上,罗田县外婆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洒详细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公司从2018年开始种植羊肚菌,巅峰时规模有600亩,去年种植规模200亩,预计平均亩产可达700斤以上。” 面对当前不利的高温天气,羊肚菌生产遭遇挑战,白霉病和蛛网病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王卓仁强调,黄冈市的绝大部分地区羊肚菌栽培适合早播早收模式,这能有效规避3月底至4月初的高温风险。同时,他指出必须做好土壤的前期消杀工作,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稳产增效。下午,参会代表先后参观了罗田县洪家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湖北新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亩羊肚菌基地,与会专家针对这两个基地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现场为种植户们答疑解惑。 黄冈市背靠大别山南麓、地处长江中游,位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黄金北纬30°,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和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展羊肚菌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此次培训的成功开展将为黄冈羊肚菌种植带来新的契机和突破,通过科技赋能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卢华平、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