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控着菌棒生长环境,跨境电商直播间里国际订单跃动不息……早春时节,全国现代香菇产业发源地湖北随州,正上演一场从土地到云端的产业跃迁,在这里,“小香菇”正撬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技术破局:从“靠天收菇”到智慧种植
“第二茬香菇采收刚收尾,下个月第三茬又要冒头了。”在湖北宝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烘干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给当天新摘的香菇剪柄、装盘、烘干,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公司负责人靳明兵难掩欣喜。
十二年前,靳明兵从木材商转型食用菌种植,初期因技术匮乏,靠天收菇,遭遇“滑铁卢”。“交了百万‘学费’后,我催生了转型决心。”2017年,他锚定随州香菇产业基础,引入专业技术团队,首年即实现盈利20万元。
尝到甜头的靳明兵,愈发坚定了技术破局的决心。2018年,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攻克菌种培育、环境控制等技术难关,开发出适应本地气候的种植体系。如今,企业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大棚110座,配备年处理3000吨鲜菇的自动化生产线,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增收。
“我们正在解锁香菇的N种可能。”靳明兵介绍,企业响应政府号召,采用“集中制棒,分户出菇”“集中烘干”“集中冷藏”的生产模式,并通过定期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等方法,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减少菇农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目前,该模式在随州大力推广,近400个标准化、规模化香菇设施种植基地拔地而起,干菇产量达8.5万吨,30万从业者共同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香菇产业。
生态创新:从“提篮叫卖”到“云端出海”
“家人们,看这朵香菇,龟背纹,白柄短,炖汤鲜掉眉毛!”在“乡间小凡”直播间,助农主播胡孟凡正在展示香菇等农产品。这位95后“菇二代”通过把农产品玩成高定时装的创意,让随州香菇从鄂北山坳飞进百万网友的购物车。
“我们随州香菇品质高,不但退货率低,而且回头客还不少。”胡孟凡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开播以来,香菇、羊肚菌等农产品已销售近万件,销售额过百万。
今年2月,胡孟凡团队携带香菇、黑蒜等随州特产,走进巴基斯坦、泰国,开启了“农产品奇妙之旅”,通过现场品鉴、商超推介、电商直播等形式,打开海外市场。“当地消费者首次接触随州香菇,复购意向超预期。”说起未来规划,胡孟凡眼中闪光,“要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都要尝一尝中国的‘土特产’。”
在随州,像胡孟凡这样的助农博主已有百余人。目前,随州市正乘势打造“全民电商生态圈”,建设农产品直播带货培训基地,积极引导广大菇农变身香菇经纪人、香菇美食达人、香菇直播红人,共建“随州香菇”区域品牌,通过“区域品牌+直播矩阵”战略,随州香菇正从田间地头走向全球餐桌。
链式突破:创新赋能构建育菇新模式
走进随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随州菇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香菇智能化种植大棚内藏着香菇生长的奥秘。负责人李逵轻点手机,大棚内温湿度实时调控,棚帘自动启闭,棚顶遮掩幕布自动收起,百万菌棒在物联网系统的精准呵护下茁壮生长。
“香菇智能化种植大棚配套控制温、光、湿、气的智能设施,可实现香菇种植的‘全程托管’。”“传统养菌成本每棒1.5至1.8元,智能化养菌的每棒成本只需0.15元。”李逵算起细账,智能化养菌通过自动化控温、控湿等方式,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另外,传统香菇养菌需经历菌棒入库、转运等多环节,而香菇智能化种植大棚将养菌与出菇无缝衔接,实现“菌棒零搬运”,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使得养菌综合成本仅为传统方式的十分之一。
科技创新裂变出产业新生态,随州壮大菌种培育、食用菌机械和用菌生产企业。目前,该市已拥有83家规模菌种生产企业,54家食用菌专用机械生产企业,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规上企业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形成了“菌种研发-智能种植-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最新数据显示,“随州香菇”区域品牌价值已达到176.28亿元,随州香菇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种植规模近4亿袋,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
从“靠天收菇”到“数字种菇”,从“提篮叫卖”到“云端出海”,随州以技术创新重塑生产范式,用互联互通打通市场链路,通过全要素整合构建产业生态,让“随州香菇”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