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融媒4月11日讯(记者 陈俊名 李乐君)“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扎实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通过采取劳务合作、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入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能够赚流转‘租金’、挣打工‘薪金’、分入股‘股金’。”4月10日-11日,第三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易美霞代表靖州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充分展示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县域实践路径。
本次研讨会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主题,邀请7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搭建国际科研与实践交流平台。靖州也是全国唯一受邀参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的县级代表。
靖州是“中国茯苓之乡”、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从菌种选育、种植、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技术推广、健康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开发“茯苓多糖口服液”“茯苓饮”“茯苓面膜”等药品、食品和美容化妆品80余种。2024年茯苓产业综合产值达81.59亿元,带动全县6万余人就业。
靖州创新“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劳务合作、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赢。"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入选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目前,靖州已建成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链接全国大中型中药材交易市场20个,吸引修正药业等19家企业入驻。
2024年,《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正式颁布,靖州深加工产品(茯苓丁、茯苓片、茯苓卷、茯苓粉)获第109届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让“靖州标准”走向世界。
靖州正加速推进茯苓百亿产业目标,2025年有望突破百亿大关,持续擦亮"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看靖州"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