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天津科技大学牵头,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霞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食用菌高值化利用与减损保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天津召开。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王喆研究员、浙江大学罗自生教授、江南大学张慜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程永强教授、湖北裕国菇业股份有限公司于晓刚副总经理组成。
项目负责人刘霞研究员围绕项目研究背景与创新思路、总体目标与考核指标、研究内容与指标分解、研究团队与工作基础、预期成果与进度安排、工作落实与开展情况、经费预算与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等八个方面对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自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和质询,认为大食物观背景下,多元化食品供应诉求使食用菌贮藏加工技术及产品创新成为重中之重,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助力。专家还针对课题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考核指标落实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宝贵建议。
“食用菌高值化利用与减损保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2024年12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项目总经费23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2000万元。该项目由天津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大山合菌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将针对珍稀食用菌营养风味物质解析和开发利用不完善,活性物质挖掘不足,健康效应机制不明确,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率低,采后营养品质和风味劣变快、流通损耗高等产业问题,从物质挖掘、精深加工和流通保鲜三个方面,构建营养、风味与活性物质交互式“三元”数据库及成分安全评价基础数据库,深度挖掘具有健康效应的活性物质,阐明加工过程调控和采后品质劣变机制,创新全组分多层次高值利用加工与智慧贮运的新技术、新产品,解决食用菌产业高值化利用率低、流通损耗高等产业瓶颈。 供稿单位:天津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