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文 晴,李佳涛,申进文*,胡延如,戚元成,王风芹,刘 晴*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引 言
平菇味道鲜美,不仅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多糖类、多酚类、萜类和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药理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自唐、宋以来即享有盛名,是我国三大主栽食用菌之一。平菇人工栽培于20世纪初始于欧洲,我国平菇人工栽培始于1930年前后。平菇产业作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关键点,是全民健康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亦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支点。笔者从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种业、产品加工、栽培规模方面对我国平菇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平菇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平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栽培原料
1.1 历史与现状平菇人工栽培最早采用的是段木栽培技术,木屑代料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平菇产业实现飞跃。平菇棉籽壳生料栽培技术的成功带动我国平菇产业进入新纪元。多元化平菇栽培原料的开发带动我国平菇产业快速发展。1.2 存在问题平菇营养生理研究不够深入,无法为栽培原料选择和配方优化提供科学支撑;缺乏培养料组成对平菇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系统研究;实际生产中培养料配制缺乏科学性。
2 栽培技术
2.1 历史与现状从培养料处理方式来看,平菇栽培先后经历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半熟料栽培4个阶段;从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来看,在传统农法栽培基础上,工厂化栽培和“集中制袋,分散出菇” 模式也被应用于平菇生产,目前我国平菇生产仍以传统农法栽培为主;从平菇代料栽培的出菇方式来看,我国平菇栽培经历瓶栽、压块、畦栽到现如今多元化的高密度栽培。2.2 存在问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环境控制技术水平低;病虫害是平菇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但病虫害防控技术短缺;平菇工厂化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3 种业
3.1 历史与现状3.1.1 育种技术菌种处于食用菌产业链的源头,是产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基石。就育种技术发展过程而言,我 国平菇新品种主要来自国外引种、野生驯化、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3.1.2 栽培品种随着育种技术优化升级,平菇新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由20世纪70年代为数不多的几个野生驯化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个不同颜色(浅色、灰色和深色)、不同温型(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和广温型)、不同产孢能力(多孢、少孢和无孢)以及适宜不同栽培模式(农法栽培和工厂化生产)的品种。3.1.3 菌种生产我国食用菌栽培最早以孢子作为菌种,采用孢子自然飘落接种段木,后发展为人工接种孢子到段木。随着木屑代料栽培技术成功,以菌丝作为菌种的阶段到来。现阶段我国平菇栽培种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购买母种或原种,通过逐级扩繁生产栽培种,是我国平菇主产区菌种生产的主要方式;菌种企业生产栽培种,售卖给栽培者使用。3.1.4 菌种类型和接种方式平菇栽培种类型由最初的固体菌种发展到多元化菌种类型(固体菌种、枝条菌种、液体菌种等)。平菇菌种接种方式由早期的露地栽培撒混播法、穴播法、分层撒播法和封面撒播法,发展到适应不同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的多元化接种方式。3.2 存在问题“同物异名”现象严重,需要加强对食用菌品种的监管保护力度;育种基础薄弱,育种周期长,育种技术体系落后,优质专用品种短缺。
4 产品加工
4.1 历史与现状我国平菇以鲜品为主要销售形式,其次为干制品,精深加工产品尚处于实验阶段,距离产品上市还很远。4.2 存在问题加工物性数据不足,加工理论薄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加工程度低;加工设备适用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效率低;传统饮食习惯根深蒂固,加工产品消费认知低。
5 栽培规模
5.1 历史与现状我国平菇产量不断提高,最近几年趋于稳定。1975-2010年,我国平菇产量增长400多倍;2010-2023年,我国平菇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我国平菇产量为613.21万吨,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14.15%,是我国第三大主栽食用菌。5.2 存在问题消费需求变化,驱动市场需求导向;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平菇出口量较小;平菇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平菇栽培地域分散,产地不集中。
6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工厂化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平菇产业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栽培基质配方科学化、专业化和经济化;栽培方式机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栽培品种优质化、专用化;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技术输出和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
7 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推动我国平菇产业提质增效,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找准发力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强科普宣传;培育产业集群;强化特色品牌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 文 晴(1987-),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引用本文 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J]. 食用菌学报, 2025, 32(2): 8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