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黄山区充分发挥自身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开展天麻种植项目,力求实现林下生金、绿富双赢的目标。
连日来,在太平湖国有林场众家山山场,20多位村民在阔叶林下忙着对天麻窝子进行挖坑、摆柴、施肥、覆土、下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乌石镇夏村村村民 苏美华:我们种天麻半个多月了,女工每天工资大概140-150元。
天麻,作为中药材中的“明星”,常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等,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其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林间空间资源,还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实现“以林养药、以药促林”的良性循环。
无独有偶,在黄山国有林场洋湖管护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整齐排列的天麻窝子。目前126亩的种植计划已完成55亩,剩下的部分将在清明前全部完成。
黄山国有林场副场长 吴启德:目前每亩播种天麻子500斤左右,按照正常预估,今年10月底11月初开采,预计每亩产量1万斤,按照市场销售价12元/斤,每亩在12万元左右。
据黄山国有林场副场长吴启德介绍,之前林场也曾在林下种植过黄精。然而,黄精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5到6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天麻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它可以实现当年种植当年采收,大大缩短了收益周期。基于此,后续林场计划在现有基地内新建20亩零代天麻种子繁育基地,为每年的天麻种植提供充足的优质种子保障。
近年来,黄山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将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此次天麻种植项目不仅盘活了国有林场闲置林地资源,还通过“国有+民企”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务工,促进农民增收。
太平湖国有林场副场长 曹林:这次天麻种植成功,在黄山区同等的海拔和土壤条件下就具有良好的经验推广作用。因为天麻种植一年,要间隔五年才能在同一个地块再次种植,现在黄山区像这种同等海拔的山场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大面积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