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食用菌成湖北随州农业第四大产业


    【发布日期】:2009-04-24  【来源】: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核心提示】:

     

         随州市是湖北省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基地,食用菌为农民撑起了一把致富伞,目前,食用菌已成为随州市农业中仅次于粮食粮食、生猪、蔬菜的第四大产业。 2008年该市食用菌总产量2.75万吨,产值11.5亿元,全年食用菌出口突破8000万美元,食用菌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农民人均因此增收80元以上。

      小小食用菌,优势在哪里?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年产值都在250亿-280亿元之间。专家介绍,食用菌的实质就是把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资源,通过栽培各种菇菌转化成为人类能直接利用的优质健康食品。如普通的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以及珍稀菇类的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等。可见食用菌生产,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工农业下脚料资源,既生态又环保,符合人类食品发展的优势。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的产量有数百万吨,占全世界总量的六成以上。作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年出口金额超过 8亿美元,在众多出口创汇的农产品中也并不多见。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对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州地跨江淮,南耸大洪山,北靠桐柏山,版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和丘陵占80%,在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桐柏山两大山系中间,拥有天然优质的生产用淡水资源,境内水系不受外来水的污染。同时随州属于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型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依靠自然温度可供食用菌生产的时间长达300多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体系,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州市积极利用地域优势,把食用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来抓,使食用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全市现有180多个食用菌专业村、10多万个农户、30多万人从事食用菌的产业化经营。其中,闻名海内外的“中国香菇之乡”?曾都区三里岗镇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的专业乡镇之一。该镇19个村,村村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1万多个农户,98%的户种植香菇、木耳,户均1500袋以上,仅食用菌一项,人均增收2000多元。目前,通过该镇生产与加工的香菇已占据了香港食用菌市场近70%的份额。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专业乡镇还有曾都区草店镇、殷店镇、万和镇和广水市的吴店镇等。

      随州有一大批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带头人,这些企业有实力,经验丰富,通过多年摸爬滚打,不仅熟悉食用菌的种植、加工,而且熟悉国内国际行情。他们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小加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仅三里岗镇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的企业已达到十多家,其出口量大大增加。此时的随州检验检疫人员想到的是如何帮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促企业无害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为此,他们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帮助企业提档升级,再上新台阶。其工作重点也由单纯的检验检疫工作向“检、管并举,优质服务”的方向转移。一是实行出口企业登记制度,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二是强化源头管理,推动食用菌基地建设。从菌种、菌棒到生长、采摘,再到收购加工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检测,记录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加工环节,优化加工工序,帮助企业实行无害化控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打造名牌产品,推动产业走精品和名牌之路,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做到依法施检、严格把关,坚持打击逃、漏检及违法代理行为,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口,有效地维护了产品质量,使随州食用菌这一特色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并于当年实现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3 年出口总值连续攀高的佳绩。目前,三里岗镇已注册“财牌”、“大洪山”、“三里岗”等11种商标。该镇香菇已有5个品牌获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4家公司获 HACCP认证,3个品牌获ISO9000认证,2个品牌获美国FDA认证,2006年7月,三里岗香菇打入了高门槛的欧盟市场。

      严格的管理、大力的扶持使企业步步走高,不断壮大。其生产工艺的优化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了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出口量大增。 2006年出口达5359万美元,2007年6432万美元,2008年出口达8559万美元。有力地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促进当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近两年来,随州市食用菌出口实现了“四增”:出口额不断增长;出口的地区不断扩展,现已出口到欧美等2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企业不断增多,食用菌自营出口的乡镇已增加到13个,出口企业32家;出口价格稳步增高,去年香菇出口价平均每吨达1150美元以上,增长15%左右。

      随州食用菌产品85%以上外销,其中25-30%出口,出口值约占总产值一半。出口形势的好坏,对随州食用菌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两年来,随着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新法规,对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面对食用菌出口门槛升高、退税下降等新情况,该市瞄准国际市场质量标准,迅速采取过硬措施,狠抓标准化生产,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安全达标。有效应对市场新变化,坚持不懈开拓大市场,保持了食用菌出口创汇的强势增长。为了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州市全方位调整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运作方式, 实施“三大”战略,推进高起点开发。

      一是实施“质量立菌”战略,把菌种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方面严格菌种市场管理。千方百计引进、扶持有资质的大型标准化菌种厂,扶强缔弱,提高菌种生产水平。对菌种生产技术员、检验员进行培训,实行资质认证、持证上岗。加强菌种质量检验检测,对不合格的菌种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和使用,达到优质高效。另一方面全方位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食用菌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随时对产品进行抽检和产品出县检查,确保上市产品绿色无污染,提高随州食用菌知名度和市场公信度。加大标准化生产普及推广力度,严格规范各个操作程序,切实规范农民的种植行为。重点实施龙头带动型、市场牵动型、专业合作组织产销一体型的以“品牌”为中心的产销标准化生产。

      二是实施“科技兴菌”战略,把品种多元化、技术高效化、产品优质化、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主攻方向。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千方百计优化品种结构,改进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提升食用菌科技水平。在品种上,重点围绕香菇、滑子菇两大主导品种,研究推广周年生产模式,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提高产量和一级品率,努力提高香菇花菇率。大力发展草腐菌,推行黑木耳全日光生产、竹荪与玉米套种等多品种多模式生产。在产品开发上,引导各龙头企业依托和引进高科技设备,推广新技术,大力开发精深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进一步延伸食用菌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通过寻找2-3家科研单位做技术依托,搞好利用食用菌废料生产饲料、肥料、粉状活性碳、无土栽培蔬菜基料、纸浆等各方面研究和后续开发,逐步实现“原料零消耗、管理零污染、产品零库存”的目标。

      三是实施“市场活菌”战略,把培育市场、活跃流通作为菌业发展和财政增效的重头戏。依托食用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的集贸易、洽谈、加工、储运、产品展示、餐饮、服务、培训、信息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招全国各地客商,集全国各地产品,巩固随州在中国的食用菌产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功能。改善食用菌辅材料交易市场硬件建设条件,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建成中国北方食用菌物资供应中心。广泛开展物流配送,直销经营等新型服务业务,健全食用菌销售网络系统,拓宽食用菌销售范围。不断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随时了解国内外食用菌市场信息,实现销售网络化。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