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碳排放,人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随处可见的白色餐盒,令人生厌的工业“三废”,还有气味难闻的汽车尾气。您可能想象不到,目前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正在逐渐上升,大量的畜禽粪便和秸秆如果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产生巨大环境压力。几乎所有的环境及气候专家都一致认为,农业领域的减排迫在眉睫。
西青区凯润食用菌种植基地,是以食用菌种植为核心,辅以水产、奶牛养殖、沼气发酵、花卉蔬菜种植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生产基地,现在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2003年,凯润公司董事长孙少起开始养殖奶牛。牛粪堆积如山,如何处理成为最令孙少起头疼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加福建省的一个农业会议时,孙少起了解到南方地区的养殖户用牛粪等物质制成基质种植食用菌,不仅解决了牛粪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生产出了附加值较高的菌类。这次会议给了孙少起很大启发,在区农委、区气象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6年孙少起利用牛粪和鱼池淤泥制成基质培育出了双孢菇菌苗。2007年,凯润公司出资1800万元,建设了200栋食用菌生产车间。
“农业生产没有废料,各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所谓的‘垃圾’,不过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孙少起说,在他们的生产模式中每样资源都有去处,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零排放”。
在凯润基地,农作物秸秆、奶牛粪便、鱼塘底泥等废弃物按一定比例加以其他辅料经过烘干、高温发酵制成食用菌种植所需的基质,由于按照国家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养殖,同时根据食用菌种植所需在奶牛喂养中添加了必须的营养成分,所以,制成的基质又“肥”又“绿”。牛尿、为牛清理身体污物的废水、挤掉的奶牛废奶、冲洗地面的废水等制成了沼气,可用于发酵制基质,保持菌房的温度,还可用于照明、做饭、烧水等,节省了一批燃料。同时,在沼气制作中,增加了脱硫环节,使沼气的使用更加环保,比家用的天然气更安全。利用沼气制作中产生的沼液、沼渣和食用菌种植中产生的废弃基质养鱼虾,种植花卉和蔬菜,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清洁安全的饲料,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有机肥。
目前,该基地通过科学经营,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奶牛养殖、食用菌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实现了由不完整的、单一的养殖业向种植业、养殖业互补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转变,形成了水产、奶牛养殖——牛粪、鱼塘底泥、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废料、沼液、沼渣——鱼虾养殖、花卉蔬菜种植的生态循环系统。循环生产减轻了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带来良好的效益,循环产业链产生的效益比每个产业单独生产之和提高了25%以上。目前,试验成功的种植、养殖品种已向农户推广,直接带动农户500余户,每户年收入都超过3万元。
在整个循环农业生产中,一年需要农作物秸秆21万平方米。数量之大,靠基地自身种植难以满足用量。因此,主要采取向农户收购的办法。这使大寺镇、王稳庄镇、静海地区的农民每年每户能从“一把火”烧掉秸秆中“捡”回500多元钱。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