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县域特色展风采 农副产品大比拼。今天请上春节大擂台的是两大“鲜”,这里说的是味道“鲜”,究竟鲜不鲜,一起来尝尝看。
【现场主持】
辛集台王典:在咱们北方,韭菜馅的水饺,可是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年夜饭。说不准哪,您现在包馅用的韭菜,就出自我们辛集市军齐村呢。今天,我们辛集就凭着这味道鲜美、令人回味的"军齐韭菜"出来打擂!
【现场主持】
灵寿台:说起“鲜”,我觉得来上一碗菌汤那才是当之无愧的“鲜”。菌类可荤可素,有“山珍”之称。若您要问省会哪里的“菌类”好呢,那当然是俺们灵寿的。
【录播】+【字幕】
今天擂台的主角就是:辛集“军齐韭菜”对阵 “灵寿食用菌”
【录播】
到底谁家的“鲜”。 咱们先到辛集市旧城镇军齐村的韭菜种植基地瞧瞧去。这水灵灵的韭菜,白白的根儿,翠绿的叶儿,浓浓的香气四溢而来,令人垂涎。您可别小看了军齐的韭菜,那曾是明、清两朝的宫廷贡品,距今已有300多年了。
【同期声】
辛集市旧城镇军齐村 村民 代新凯
“咱这的韭菜从老辈就开始种,300年前就开始种,按旧社会的说法来说,就是往皇宫里送,跟那御酒儿似的,皇帝都愿意吃。这才一步步发展的人们越来越种得多。(因为)这儿的土质好,水好,(所以)长得质量好,色气好。”
【录播】
原来普通的韭菜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呢。而灵寿县食用菌种植业则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种植品种以金针菇为主,双孢菇、杏孢菇、鸡腿菇、平菇为辅,面积500万平方米,年产量10万吨,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县。(要有市场买卖的底子声)该县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各种菌类日市量达400吨,日交易额达200万元。
【同期声】
灵寿菇农 雷华伟: 种植一亩食用菌年纯收入1.5万元,是 粮食的30倍,种植食用菌让我的钱袋子鼓起来。
灵寿食用菌交易市场商贩 孟露:我在本地这儿收蘑菇,我哥他们在广州哪儿销售,我家好多亲戚都在外地卖蘑菇呢。
【录播】
菌类和韭菜都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是辛集市军齐村的菜农说了我们除“青韭”外,还有"黄韭"这个少见的品种。而黄韭岂是一个“鲜”字了得,它口味不辣,老少皆宜。因为黄韭是青韭经过特殊的种植技术培育出来的 ,对环境、温度要求极高,所以季节性较强,一般只在春节前后上市,价格是青韭的3-4倍。
【同期声】
军齐村师群旺:“这韭菜形成了韭菜(种植)基地,对土壤、水进行了严格控制,使这韭菜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要求,通过了无公害认证。 ”
【录播】
说起“鲜” ,目前辛集市韭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万多亩,优良的品质实现了韭菜四季供应,新鲜上市,成了叫的响的品牌。灵寿食用菌也在“鲜”字上下功夫。为提高效益、增加产值,灵寿县许多食用菌企业都开始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摒弃简单的腌制品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瓶装、桶装、袋装等多种罐头制品,保证百姓四季都能吃上鲜菇。
【同期声】
辛集旧城镇副镇长 刘旭辉:“据统计,军齐、等报及周围40多个村的韭菜年产量上亿斤,年收入8000万元以上,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致富产业。”
灵寿县食用菌协会会长 雷全瑞(农牧局副局长周玉环):灵寿县组建了食用菌协会和食用菌合作社,种植户15000余户,年产量10万吨,产值5亿元,纯收入2.5亿元。
【现场主持】
辛集台 王典: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效益产值,蘑菇和韭菜真是不分胜负。在这里我们祝愿灵寿的菇农在新的一年效益更上一层楼。
灵寿台 丽霞:我们也祝愿辛集的韭菜名气儿更大,菜农钱袋儿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