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周光梨:我和蘑菇一起“嫁”到义乌


    【发布日期】:2010-05-17  【来源】:义乌新闻网

      还没走进周丽食用菌基地,浓郁而独特的“菇味”就在四周飘散开来。在路旁低矮的灌木丛上,一筐筐长而色彩均匀的茶树菇躺在竹筛上懒懒地晒着太阳。有一筐茶树菇已然脱水成功,原本厚实圆润的“身体”被晒成了一个个“小瘦子”。

      老板冯荣均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养殖6种不同的菌种,除为人们所熟知的香菇、茶树菇之外,还有一些袖珍菇、鸡腿菇、花菇等少见品种。不久之后,他还会引进台湾的鲍鱼菇,预计再过一个月鲍鱼菇就能出现在市民的菜篮子里。现在,他的整个养殖基地占地15亩,大小养殖棚30多个。

      “陪嫁品”是蘑菇

      冯荣均的老婆周光梨是这个基地的实际创办者,“她现在还在市场上卖蘑菇,大概中午才能回来。”周光梨来自福建古田村,一个被喻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的村子。3年前,在义乌安家落户的周光梨突然想到,在家乡卖得这么火的食用菌为什么不能拿到义乌市场来销售呢。周光梨了解到,义乌市场的大部分食用菌都从外地进货,如果能够实现自产自销,将会弥补市场上食用菌销售的空白。

      雷厉风行的周光梨马上从老家进了一批食用菌,用了很长时间攻克各种技术难题,第一批食用菌终于出现在了佛堂菜市场上。如何打开义乌市场,成了食用菌上市之后的第一个难题。

      蘑菇难卖只能“送”

      “当时在市场上,茶树菇还比较少见,许多老百姓都是第一次看见。有人就说,这香菇怎么长得这么奇怪,杆子这么长,像火柴一样,肯定是不能吃的香菇,吃了会中毒的。再加上当时茶树菇的价格比较贵,16元一公斤,买的人更加寥寥无几,所以第一天挑到菜市场上去卖的4筐茶树菇,只卖了不到一筐。”回来之后,周光梨回想起老百姓对茶树菇的有趣形容,觉得很好笑,但看到整整三大筐的滞销茶树菇,不禁悲从中来,一屁股坐在地上默默流泪。

      这种情况持续几天之后,周光梨决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蘑菇“难嫁”的状况。她依旧挑了4筐茶树菇来到菜市场,无论是谁,只要经过她的摊位,她就会给人送上一把让他们带回去尝尝鲜。“我觉得我的茶树菇很好,没人买是因为老百姓还不知道它的鲜美,那我就要努力让他们知道。每个经过我摊位的人,我都会送他一点茶树菇,有时候一斤,有时候七两,半卖半送,终于把4筐茶树菇赠送一空,平均下来1斤才卖1元钱。”

      以前嫌贵现在嫌便宜

      有一位退休医生是周光梨食用菌的忠实客户,自从第一次买了半斤茶树菇之后,这位医生每天风雨无阻地过来买菇。“第一次只买了半斤,结果全家人抢着吃,我只分到了一根,味道真的很鲜美。”据周光梨介绍,这位医生现在吃菇已吃到了这样一种境界:尝一口就知道这菇是昨天的还是刚采摘的。

      这位医生建议周光梨将原本16元一公斤的茶树菇降为12元一公斤,再加上部分尝鲜者的口耳相传,食用菌在义乌市场的第一步,终于成功迈出。

      现在,周光梨仅在佛堂菜市场每天就能卖出500公斤食用菌,她卖的食用菌俨然已成了这一带食用菌的金字招牌。去年快过年时,更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天都有不少消费者因买不到菇而“骂”周光梨:“你怎么不把价格卖贵点,卖这么便宜害我们都买不到了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