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村,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清晨天刚亮,村民便集中到村口把一筐筐刚从棚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蘑菇过磅给等待装车的外地客商。食用菌产业在当地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
邵阳县制种蘑菇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食用菌制种技术在坊间有着深厚发展基础。为引导农民科学规模制种食用菌,该县创建“村民统一制种,村委统一收购,协会统一销路,政府统一调配”的发展模式,集中建立了200余个 食用菌大棚和52个闲置房制种屋。针对菇农创业之初“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该县除从农发资金安排一定专款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借助小额信贷,帮助农户解决水、电、路等紧要问题,同时定期对菇农开展技术培训。
为延长产业发展链,摆脱资源瓶颈制约,邵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县农办、农业局等涉农部门以农作物秸杆开发利用为重点,科学实施食用菌战略性结构调整,积极组织条件成熟的村发展双孢菇、杏 孢菇等市场走俏菇类,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实用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秸秆—食用菌—沼气—肥料”的循环经济模式。
政策的有效扶持与引导,带来了产业的大发展。2009年,该县食用菌规模达到了0.3亿棒,年产食用菌1.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1亿元,食用菌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今年,该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将近有1万人,预计年产量将突破2万吨。
时下,在邵阳县霞塘云乡双江口村,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清晨天刚亮,村民便集中到村口把一筐筐刚从棚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蘑菇过磅给等待装车的外地客商。食用菌产业在当地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
邵阳县制种蘑菇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食用菌制种技术在坊间有着深厚发展基础。为引导农民科学规模制种食用菌,该县创建“村民统一制种,村委统一收购,协会统一销路,政府统一调配”的发展模式,集中建立了200余个 食用菌大棚和52个闲置房制种屋。针对菇农创业之初“缺资金、缺技术”的难题,该县除从农发资金安排一定专款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借助小额信贷,帮助农户解决水、电、路等紧要问题,同时定期对菇农开展技术培训。
为延长产业发展链,摆脱资源瓶颈制约,邵阳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发展,县农办、农业局等涉农部门以农作物秸杆开发利用为重点,科学实施食用菌战略性结构调整,积极组织条件成熟的村发展双孢菇、杏 孢菇等市场走俏菇类,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实用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秸秆—食用菌—沼气—肥料”的循环经济模式。
政策的有效扶持与引导,带来了产业的大发展。2009年,该县食用菌规模达到了0.3亿棒,年产食用菌1.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1亿元,食用菌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今年,该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将近有1万人,预计年产量将突破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