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王润生时,他正在蘑菇大棚里忙活,鞋上还沾着厚厚的泥巴。“今年市场形势好啊。刚下过雨,正是蘑菇生长好时候。这不,今天就采了3000多斤。”王润生领着笔者看大棚里凌晨才采下的一筐筐双孢菇。
东寺庄村人王润生是偃师市新村农产品有限公司的经理。2006年企业开始生产银条罐头。偶然一次机会,王润生到一个朋友的企业参观,看到食用菌也能加工做罐头,于是他就开始关注食品报和杂志上关于食用菌的东西。“我从小就喜欢吃蘑菇等菌类,那时候企业产品也比较单一,于是就有了做食用菌罐头的想法。”王润生说。
回家后,王润生把自己想法和村里说了,当时的村支书和他一起到四川、山东、辽宁等省以及漯河、许昌等地考察,觉得项目可行,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就业。于是,村两委研究决定,帮助王润生解决部分资金困难,前后借给王润生9万元,支持他种蘑菇,做罐头。
说干就干。王润生投资90多万元,承包了村里的50亩地,建了12个800平米大的食用菌大棚,种起了食用菌。企业上上下下30多个员工,都是该村农民。每年从7月开始准备,10月就开始出菇了。
“每到麦子下来的时候,我们村的禁烧工作都不用管了,麦秆都是我收的,自然就没人烧秸秆了。”王润生说。村里人并不看好王润生的新产品,有人说:“双孢菇三四块一斤,还不如去买点肉吃呢。”王润生不以为然:“食用菌营养价值高,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我种的食用菌不打农药,无公害,营养又丰富,我看好它的市场前景。”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难题很多,王润生专门从福建请来了技术员,指导生产。工人翻料很麻烦,王润生想了个办法,先种不用翻料的草菇,等草菇长成了,料也腐蚀的差不多了,再种双孢菇和白灵菇,一平米平均能产35斤,一个大棚一次就能产3000斤。经过机器煮等几道工序,一罐罐食用菌罐头就做成了。这样一罐食用菌罐头市场价能卖到十几元,王润生开始尝到了甜头。
慢慢的,市场也打开了,王润生的蘑菇罐头不仅在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畅销,甚至远销芬兰等欧洲各国。一两年下来,王润生看到了成效,觉得成本很快就可以赚回来了。谁料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蘑菇罐头出口量锐减了90%,这一下亏了30万。这时各方面的压力也纷至沓来,但他仍然坚持蘑菇种植。
王润生是村里乃至全镇种蘑菇做罐头的第一人,开始就饱受非议,如今亏了钱,大家更觉得他做的事情不保险了,一时间议论纷纷,劝他收手。但没有动摇他继续干下去的决心,他说:“既然认准了这条道,我就一定会坚持走下去。”(王宏峰 李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