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变废为宝农村发展的新商机


    【发布日期】:2010-08-04  【来源】:农民日报
         菜根菜叶往哪扔?废弃农膜咋处理?秸秆成山怎么办?……在许多地方为处理农业废弃物感到头疼的时候,于洪区农民别出心裁,在农业生产废物上巧做致富文章,净化了环境,又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新商机。
       
      边脚下料“唱大戏”   
      平罗镇郝三家村的白云刚刚卖出了一茬肉食鸡,又养起了肉鸭。据她介绍,随着大棚蔬菜的发展,“菜篮子”满了,大量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没法处理。白云发现,可以利用这些蔬菜下脚料饲养食谱广的肉食鸭。于是她瞅准这个商机,新买了500只鸭,每天到菜地里不花钱地收集大批萝卜缨儿、菜叶子等“下脚料”,经过清洗、消毒、切碎后,再配上专用的精饲料喂肉鸭。这样养殖肉食鸭,80天就能长到3公斤以上,每只纯利七八元。   
       面对蔬菜边脚下料,大兴乡北陈村村民米宏另有利用途径:通过搞深加工制作酱菜,同样“腌”出了致富路。他把没长够身量的小黄瓜、小茄子、小西红柿等“小不点”加工成色、香、味俱佳的风味酱菜,深受消费者青睐,她一年多收入5000多元。  

         废农膜里“淘金”   
      随着大棚的发展,废弃薄膜目前已成了农村的一大污染。   
      马三家镇农民于久泰在这个难题里瞅出新商机,建起废旧塑料收购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废棚膜上千吨,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  

         秸秆堆起“聚宝盆”   
       秋收季节,于洪区不见了往年那种焚烧秸秆遍地“狼烟”的景象。原来这些农作物秸秆经过巧妙“消化”,为农民堆起了又一个新“聚宝盆”。   
       在畜牧大镇造化镇、平罗镇,目前正是农民最忙活的时候:他们把农作物秸秆切碎,青贮氨做饲料,这些青贮饲料,将成为牲畜过冬时色、香、味俱佳的“草罐头”。平罗镇有畜禽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羊、牛、驴等牲畜存栏量达两万多只。   
      在以食用菌为主业的于洪乡北李官村,秸秆又成了培养食用菌的上好基料。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佳能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带动500多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全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年消化农作物秸秆1.5万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