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前一系列因群众食用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记者从南宁市卫生部门了解到一些有关毒蘑菇对人的危害,提醒群众不能随便采食野外蘑菇,切不可将毒蘑菇当做食物食用。
毒蘑菇种类不同,其所含的毒素也不一样,根据蘑菇毒素在临床上对人体所造成的主要损害可分为四类: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目前尚无治疗蘑菇中毒的特效药。
第一种是肠胃炎型。此类中毒主要引起胃肠机能紊乱,进食蘑菇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无力、剧烈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
第二种是神经精神型。由毒蝇鹅膏、豹斑鹅膏、裸盖菇等引起,进食后10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伴有神经错乱、幻视及意识障碍等中毒症状,患者或狂歌乱舞,或烦躁不安、时哭时笑,此类中毒无后遗症,数小时后会恢复正常。
第三种是溶血型。此类中毒主要是误食未煮熟的鹿花菌所引起。鹿花菌含有溶血毒素,潜伏期6至12小时,误食后出现头痛、疲倦、痉挛等神经症状,并出现急性溶血,引起贫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第四种是肝脏损害型,主要因误食剧毒鹅膏菌所引起,主要毒素为毒肽、毒伞肽,极毒。误食后10至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然后出现以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表现,但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病程长、病情凶险而复杂,死亡率高达80%至100%。
卫生部门提醒市民,一旦发生毒菇中毒,要及早到医院诊断治疗,治疗越早,死亡率越低。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减少毒物吸收是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