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香菇种植大户胡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把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红旗村二道河岸边,放眼望去到处是倒伏在淤泥中的庄稼和遍地的石块,丝毫看不出设施农业的摸样。可就在几天前,这里还是胡凯家的香菇生产基地。占地80亩,56个大棚内种植的6.5万棒菌段被这几次洪水夷为平地。从地上100多个残存扭曲的大棚钢骨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场洪灾的巨大破坏力,这也让胡凯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胡凯告诉记者:“我这个香菇生产基地一共受了3次洪水袭击。第一次把河堤冲坏,政府出车给我维修;第二次把我的冷库和看护房一些设施冲走,价值能有70万左右;第三次我的菌棒、大棚几乎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我现在整体的损失是135万。”
洪灾发生后,胡凯在附近的山坡上搭起了简易的帐篷,每天带着盒饭和干粮冒雨到河岸边捡拾残存菌棒,现在已经将不到2000棒菌段转移到附近的山上,虽然相对于洪水造成的损失来说,2000棒菌段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胡凯并没有被洪水击垮,他指着山坡上在风雨中飘舞的香菇基地宣传旗告诉我们,红旗不到,希望还在。
胡凯表示:“自然灾害谁也阻挡不了。我现在要做的是下一年的打算,还要把香菇产业继续干下去,不能让这场水把我的信心摧毁。我还要干得更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