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错季种植双孢菇并非泗阳农民破译“市场密码”的惟一办法。在该县王集镇鑫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鑫告诉我们,这两年,他是靠自己发明的“菇套菜”模式度过食用菌“低潮”期的,他的这一发明还受到宋金娣的赞赏。
说起“菇菜套种”,王鑫兴致勃勃:“我在菇棚之间套种蔬菜也是被逼出来的。”环顾王鑫的食用菌基地,笔者看到,他的蘑菇基地约有百十来亩,建有东西走向蘑菇大棚66个,每个大棚的南面搭建着蔬菜大棚。
那么,“菇套菜”究竟都有哪些好处?快言快语的王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首先是以菜补菇,过去菇棚之间的空地都闲着,前年我把它利用起来种大棚蔬菜,这利用了土地,增加了收入,说实话,这两年蘑菇虽然‘低潮’,可我的收入不低!”
笔者看到:呈东西走向、位于蘑菇房南侧的蔬菜大棚内,豆角、吊瓜、西瓜等枝蔓上结满果实。陪同采访的该县农委的同志介绍:“他这些大棚每个一年收入都在5000块钱以上,高的接近1万块钱,这种菇套菜模式已经在全县16个乡镇推广”。
“还有一个好处,天冷时能提高菇房温度,你看,蔬菜大棚与蘑菇大棚共用一面墙,蔬菜大棚通过门窗把暖气送到菇房,能把菇房温度提高5度以上,秋菇采收能后延半个月,春菇可提前半个月上市,价格还高了许多,今年春菇卖到了4块钱一斤”。王鑫说。
“菇菜套种”模式不仅为泗阳菇农增加了收入,还帮助他们迎来了食用菌经济新一轮的“高潮”。正在泗阳县考察的宋金娣这样评价“菇菜套种”:“‘菇菜套种’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种植模式,对提高食用菌产量和综合效益很有帮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