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已发展林下经济10000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10000亩(摄影:杨秋煜)
天津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林地散养禽等特色优势产业。(摄影:孔飞)
天津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积极发展林地食用菌种植,通过自产菌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摄影:孔飞)
天津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摄影:孔飞)
天津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摄影:杨秋煜)
黄金菇种植大棚。天津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现有林下经济4500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4455亩。(摄影:孔飞)
金秋时节,踏入静海西北部地区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放眼望去,满眼一片葱绿。风起时,林涛阵阵,硕果飘香……给人美的享受。两年间,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新植树木6万多亩、发展林下经济1万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1万亩,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散养禽,棚室蔬菜、瓜果、花卉观光苗圃等特色优势产业;据科学测算,亩均增收8000至10000元,“林海”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基地。
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财富。一时间,一个以“政府搭台,农民唱戏”,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的热潮在全县兴起。为做好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管委会,统筹开发建设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鼓励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或“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目前,示范区内有食用菌产销合作社、家禽产销合作社、蔬菜产销合作社和西瓜产销合作社达到40多家。据王口镇西岳庄村国良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负责人东国良介绍,合作社负责做产前统一市场调查,给社员提供信息,建议按照市场需求,有选择地种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为降低种植成本,以批发价统一购买原材料,仅自建菌棒厂提供优质且每个低于市场价0.5元的菌棒,每亩降低3000多元的种植成本。产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长期聘请两名高级技术人员,巡回指导生产,保证了产品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产后统一组织销售人员与一些大中型批发市场联系,定价销售,同时为预防生产旺季食用菌滞销,合作社兴建了保鲜库,减轻了社员的销售压力。两年来,入社村民已达150户,占全村一半以上。
两年间,示范区已发展林下经济10000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10000亩,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林地散养禽、棚室蔬菜、棚室西瓜、果品、花卉、观光苗圃等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弘历福”西瓜、“口头福”香菇、“凤英”芦笋、“绿康”鸡蛋等一批园区特色品牌,年增经济效益2.4亿元,带动了2.6万户农民增收致富。西岳庄村第一批入社的张广水说:“前几年,自己种了50多亩林地,建大棚搞食用菌,收获后自己销售,收入有限。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将50亩林地参股入社,现在只需照顾好菌棒,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销售由合作社负责,价钱也好,一年收入10多万,省心又增收。”
满目葱茏,绿意醉人,乐坏农家。随着科技兴农的逐步深入,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愈来愈显示出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预计到2011年,100平方公里林海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条件显著改善。届时,将形成循环共生系统,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成为静海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俱佳的“绿色循环体”。(袁广齐 通讯员广路 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