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菇网记者从四川了解到,通江银耳博物馆通过四川省科技厅、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科协“四川省科普基地” 评审认定,成为四川省第四批、通江县首个省级科普基地。
通江银耳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是通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朵大、肉厚、色泽纯正、易炖化、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享誉中外。通江银耳博物馆坐落在中国银耳发祥地——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雾露溪畔,距县城30余公里,占地面积十余亩,其典型的川北民居风格与雾露溪“九弯十八包”独特的自然环境相映生辉,把“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银耳生长特性展现得更加明显。
博物馆于2004年9月落成,馆内按 “历史沿革”、“生产工艺”、“名特产品”、“银耳文化”设置四个分馆,全面介绍了通江银耳从自然生长到人工栽培、到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及其发展轨迹,生动展现了通江银耳的传统生产流程、独特生长环境和生产工艺,系统介绍了资源保护、科研活动、产品开发及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深刻反映了通江银耳对通江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重大影响,构建了通江独特的银耳文化,提升了通江银耳的文化品位,丰富了“中国银耳之乡”的历史文化内涵。通江银耳博物馆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势必成为通江县特色旅游精品景点,成为通江银耳文化科普教育重要场所,成为耳区人民开发区域优质资源,促进通江银耳产学研创新合作,引导银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耳农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