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通讯员在石泉银桥乡银杏坝村看到当地村民李开山、陆礼清夫妇正在自家投资12万元建成的5万袋桑枝食用菌养殖大棚中忙碌采摘长势旺盛的新鲜香菇。据实地了解,他们家桑枝食用菌养殖大棚可连续产菇7个月,每月可采摘新鲜香菇3000余斤,按当地市场价计算李开山夫妇不到一年可净收入12.5万余元。
近年来,石泉县引进品种、创新技术在继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桑枝等生态资源,发展桑枝食用菌,为农民致富寻求到了新的路子。
蚕桑是石泉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桑园面积7万亩,每年全县产生桑枝条近5万吨。过去,桑枝条主要用作农村燃料,但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户用沼气和电能的普及,使农村用能方式发生了转变。石泉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以池河金鑫桑枝食用菌和汉水桑枝食用菌开发中心为基地,广泛推广“企业制种、大户制袋、分户管理、保护价收购”的“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联合县蚕桑局、科技局开展以生产示范为主,辐射带动农户参与生产。此举不仅对改进桑蚕经济循环、延长产业链、优化生态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有效解决过去劳动力空闲,废弃桑条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蚕农一年四季有收益。
截止目前,全县菇农共计培育食用菌袋2000万袋以上,每个菌袋所产鲜菇可实现利润5元以上,2010年预计全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可实现产值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