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是云和农民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云和便是南方最著名的黑木耳、茯苓、竹荪和香菇的主产区,一些珍稀菇纷纷被云和农民利用新技术培植而出。具有区域品牌的“云和师傅”应运而生,每年有上百位师傅前往全国各地发展食用菌产业,首创的香菇半地下式栽培模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这段时间,每天有近1吨的杏鲍菇从云和华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菌工厂”里产出。目前,工厂里采用了微电脑控制、恒温生产等先进技术,确保一年到头天天都可以出菇。
云和华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少平介绍,在没有日晒雨淋和气温猛升骤降的环境里长出的菌菇,体型匀称,不需要农药和添加剂,也不需人工除草、施肥和浇水,原料也是采用棉子壳、玉米芯和木制玩具边角料等,是真正的生态菌。
目前,云和食用菌产业一直以香菇和代料黑木耳为主,稳定在6000万段以上。而杏鲍菇、金福菇、秀珍菇等珍稀菇的培育,却一直很少有人涉足。随着市场行情的走俏,云和的很多农民纷纷重金引入珍稀菇种植技术,发展珍稀菇生产。
位于云和镇沙溪村的青云茶树菇示范基地刚刚落成。负责人季云青说,为了帮助一起发展茶树菇种植的周边农户,他以每月5000元、而且包吃住的优厚待遇,从外地聘请了一位师傅,专职负责给周边农户作技术指导,他计划通过三年努力,辐射带动周边菇农应用新技术生产茶树菇1000万袋。
如今,云和的食用菌产业逐渐向新技术、大基地的方向发展,全县已经有26个采用新式技术生产食用菌的基地。除了珍稀菇之外,传统的花菇、黑木耳种植也用上了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