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公害蔬菜的销售模式
随着日本无公害蔬菜的迅速发展,其销售渠道也逐渐健全起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人多地少,蔬菜生产和零售单位零散而且也很小,因此销售模式也是采取比较分散的模式,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渠道多元化
日本无公害蔬菜的流通渠道大体分为两种,即市场内流通和市场外流通。
市场外流通是指不通过中间渠道,无公害食品商店直接与无公害蔬菜产地挂钩。
这种流通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鲜蔬菜直接出售给消费者,同时还减少了流通成本,因此销售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但由于采取这一方式需要有与商店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许多农户难以达到此要求,所以采取市场外流通的农户只占少数,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市场内流通。
市场内流通的程序大致为:生产――上市――接受货物和批发――零售――消费。
(1)生产行为由农户完成。
(2)上市的农户可以选择通过农协销售给批发市场、通过集货商销售给批发市场、通过集贸市场再到批发市场或者由农户个人直接销售到批发市场等4种形式,但第一种形式最为主要。
(3)接受货物和批发在批发市场完成,由市场将收购的无公害蔬菜销售到有机食品店、超级市场等零售店。
批发市场在日本的蔬菜运销,特别是无公害蔬菜的运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及时调节供给、发布信息以及促成市场价格的形成,是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日本政府特别重视批发市场的建立,专门对市场的通讯设备、人员配备、销售方法、卫生检疫以及维护市场环境方面制订了一系列制度,使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4)零售由各种零售商店销售给消费者。
二、无公害蔬菜上市规范化、标准化
为促进无公害蔬菜的合理流通,日本政府很重视推进无公害蔬菜出售的标准化,其中国家级的规格标准规定了13种蔬菜分别应具备的外观质量,要求出售的无公害蔬菜都必须具有该品种固有的形状、色泽、无腐烂变质、无病虫伤害、干净、无沙土等异物。大小标准一般分为L、M、S三级,分极标准也因种类不同而异,分别以单重、长度、直径、一个标准包装所盛的个数等指标决定。
另外,日本还对无公害蔬菜设立分级制度,并进一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品牌。
将无公害蔬菜分级,使蔬菜的品质与其价格相称,既有利于农户创立品牌,增加收入,又便于消费者辨别,这样就将无公害蔬菜的产销与蔬菜的品牌发展结合起来了。
三、批发市场在无公害蔬菜流通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非常发达,大部分蔬菜经过批发市场进入零售环节,因此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在建设上除了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优惠外,还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并对市场的发展制订中长期计划。
日本的蔬菜批发市场分为农场主市场和终点市场两类。
前者主要分布于各蔬菜产地,而后者则在每个大中城市都有,相当于销地市场。尽管种类不同,但它们的运营特征却基本相同,都有如下一些特点:(1)过硬的商业信誉是批发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保证。
日本的蔬菜交易活动比较固定,而且大多数是订单交易,通常是通过电话或传真来完成合同,因此十分依赖过硬的信誉来保证双方交易的顺利进行。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大都在所经营农产品的包装上清楚地标明厂家名号、地址及电话等,用以表明自己的信誉和诚实态度,这样也能保证农场主与批发商之间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
(2)蔬菜等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前都已经分级以及规格化包装,买卖双方无须亲自检查每一商品,而只要掌握所需商品的品级数量,并通过看货验样就能够完全掌握商品情况,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有利于电话委托、电子商务等新型业务的展开。
(3)充分的市场信息。
日本批发市场的市场信息非常充分,各种无公害蔬菜信息都是由专门的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将采集到各地的市场行情汇总而成,再发送到各地的批发市场,做到了既及时又准确,为各交易者提供了全面详实的市场真实情况,促进了交易的达成。
(4)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有比较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批发市场有多种类型的经纪人队伍,为客户提供商品买卖、商品运输、信息咨询等中介业务。市场内外的装运、储存等相关行业,也都有较好的发展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