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麻利点,车子在外等到的!”11月10日天刚蒙蒙亮,广元市利州区金洞乡龙洞村王家河边的香菇基地里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棚内,如小伞般的香菇铺满菇架;棚外,剪菌、分箱、装车,井然有序。
“价格不太稳定,今年到现在卖了6万多元。”香菇大户罗明蓉边采摘香菇边回头告诉记者,目前正是冬菇紧俏的时候,卖5元/斤,9月份只能卖3~4元/斤,再往后走鲜菇价格会更好。
金洞乡地处大山深处,森林资源丰富。2003年,该乡开始在山上做文章,经过多方考证,决定引进袋料香菇新技术。政府先后组织村民分批到浙江、陕西等地学习种植袋料香菇新技术,在全乡试种推广。罗明蓉告诉记者,今年2月她投资近20万元,建起大棚香菇基地,现已发展袋料香菇8万余袋。
在基地忙碌的人群中,村民罗璧凤最引人注目,因为她是基地中技术最娴熟的农民工。“就在家门口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划算!”她告诉记者,从制种到采摘,她一直都在这里忙碌,一月下来,至少收入1200元。像她这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最少时也有10多个。
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延长鲜菇上市时间,金洞乡积极扶植大户,建立了烘干房、冷冻库等现代设施。同时,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撑,并按市场价回收、销售,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促进香菇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