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卷 诗歌庆元
这里是万里林海、生态乐园、华东最大的天然氧吧
森林覆盖率居浙江省之首,100多万亩生态公益林绿色遮天、2000多种兽、鸟、昆虫及两栖类动物活跃境内,种子植物占全国种子植物种类50%以上……这是庆元“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这张名片上的闪亮关键词。
2004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在《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报告》中,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数据,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个方面,计算出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并进行分级和排序。按省份EQI降序排列,浙江省排全国第二位;按县(市、区)EQI降序排列,庆元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生态立县”,良好的生态是庆元的最大资产。不久前,庆元作出《关于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推动“中国生态第一县”向“低碳经济示范县”转变,把庆元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这里的香菇历史最早、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市场最大
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南宋年间,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农民吴三公,发明了香菇人工栽培技术,被当地菇农膜拜为“菇神”。800多年来,香菇成为庆元人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菇民足迹遍布全国。庆元被誉为“香菇之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庆元人民开始发展代料香菇栽培,把香菇生产发展推向高潮。庆元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流通集散地。
近年来,庆元坚持以“提升木腐菌、稳步发展草腐菌、努力开发珍稀菌”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标准化生产,努力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以往的香菇“一枝独秀”的格局,呈现灰树花、杏鲍菇、草菇等食用菌品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里现存的古廊桥最多、最早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长虹卧波,无云何龙……”在这个到处是钢筋混凝土的时代里,美丽如此的古代建筑——廊桥,在庆元却比比皆是。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记载,自宋元以来修建的廊桥达230余座,如今境内仍完好地保存着上百座风格各异的廊桥。座座廊桥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群山之间、或静卧水声之上,庆元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廊桥数量最多、时间最早、质量最高的县。全国现存寿命最长的如龙桥、单孔拱跨度最大的兰溪桥、单孔廊屋最长的黄水长桥、有史料记载时间最长的双门桥、甫田桥和全国最长的廊桥濛洲桥,就坐落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
2005年9月,庆元后坑木拱廊桥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2008年1月,庆元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2008年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加强廊桥文化的管理和保护,将这一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扬,庆元县及时启动廊桥保护和开发的各项工作,通过“修旧如旧、寻遗申遗、以游促游”等手段,强力打造“梦幻廊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