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101/04/09-25-50-13-8548.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101/04/09-26-30-41-8548.jpg)
科技农场充分利用空间 种植有机农产品
走进绿然生态科技农场,完全颠覆人们心中传统的农场概念。这里没有成片的农耕土地,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工厂一样的整洁厂房,智能化的环境控制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用电脑更加精确地控制着各类芽苗和蘑菇的发育期。
为了节省土地,田建杰运用曾经的建筑专长,在有限的培育房内搭建起多层立体种植架。在400平方米的常温培育房里,由上到下的可用空间内,同时种植着五层芽苗菜;有幕布遮挡的阴暗处,一排排的蘑菇正在默默生长。
在全面启用种植面积后,仅一个这样的培育房每天可向市场输出400公斤的芽苗菜和500公斤的蘑菇。而当四个12.5平方米的低温芽苗菜培育房全部投入种植后,每天可生产3000盒苜蓿苗、香椿苗、芥末苗、萝卜苗等活体芽菜。
“在新加坡,种植蔬菜的人越来越少,可供应的本地蔬菜更是少之又少,既然我们选择做,就要做真正可信赖的本地绿色蔬菜,无化肥、无农药、无激素。这是原则,也是我们朴素的农民理想。”田建杰和邬瑛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从国外引进过滤和杀菌等系统
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农场从国外引进了双重水过滤系统、紫外线杀菌系统和水的强磁化处理系统,过滤、杀菌、消毒后的水还要通过强磁处理,改变水的分子结构,促进矿物质元素的溶解,来帮助植物根系吸收营养。
为了避免污染,农场里杜绝使用一切清洁剂,而是采用电功能水的强酸和强碱系统,来进行物理消毒。通过电功能水发生器,把水电解成强酸和强碱两种水质,杀死栽培空间、器具和苗体上的病原菌,确保不会有任何污染和残留。
有了这些技术支持,让研究了20年有机种植方式的林成树和林亚礼更加如鱼得水。他们一边沿用着自己的有机土配方,一边结合新技术,并开始种植本地市场还没出现的活体芥末苗、香椿苗、芝麻苗等等,乐此不疲。
“田建杰和邬瑛在心态上接近本地人,他们是有理想有原则的人,我们很多理念相同,一起合作来建造模范农场,可以很放心。”林成树这样评价他的新移民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