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牧牛乡,从2010年11月底开始,很多农民开始蒸制以苞米秆、豆子秆等秸秆为原料的蘑菇菌料。昔日秋收后被农民丢弃在田间地头的苞米秆、稻草等秸秆,而今在岫岩却成为“宝”,农民将它们制成蘑菇菌料,用来生产价格很高的杏鲍菇、草菇、双孢菇等蘑菇品种。当地农民说,这样可以大量减少锯末子的使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宝贵的森林资源。
长期以来,发展香菇、滑子蘑等木腐菌类蘑菇,已经对岫岩的山林带来了负担。蘑菇产业要进一步壮大,森林资源要进一步管护,为了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近几年,岫岩把目光放到草腐菌类蘑菇品种上。新制定的岫岩蘑菇产业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试种推广草腐菌,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到2015年,草腐菌栽培比例要达到食用菌栽培总量的50%以上。
据介绍,草腐菌类蘑菇实际上比木腐菌类蘑菇价格高出近一倍。据了解,每发展1平方米食用菌,约需作物秸秆20公斤左右,因此秸秆的需求量十分可观。若每亩田有作物秸秆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计算,每亩就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以稻草为原料的营养料卸下后,可作为种田的有机肥,肥料恰好又降低了种田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