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铁锋工商分局食品科与稽查大队联合执法,查处了一个专门为木耳“增肥”的黑加工点。
3月23日中午,铁锋工商分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铁锋区四家子村的一住户家是个木耳黑加工点。
记者随后与工商执法人员来到该窝点,只见院子里有一口大锅,锅内泡着满满一锅的黑木耳。执法人员随手抓起锅里的木耳,感觉手发黏,怎么擦都擦不掉,木耳还夹杂着淡淡的甜味。
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屋内,见屋内竟存有大量的玉米淀粉,还有8个装着木耳的编织袋和一袋已开封的淀粉酶。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木耳发黏发甜的‘说道’就在这玉米淀粉和淀粉酶上,将玉米淀粉加入到木耳里,再加入一点淀粉酶,经过淀粉酶的催化,加热这么一煮,淀粉就迅速溶入木耳中,木耳能增重40%。”执法人员随后取来同等数量加“料”的木耳和未加“料”的木耳进行称重,发现前者重量为1.5公斤左右,后者仅为1公斤。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黑加工点的一男子很快“闪人”,一女子“一问三不知”,对执法人员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
经了解,黑加工点的女业主姓汪,河南省鲁山县人。
执法人员很快在黑加工点找到了一个通讯录,上面不仅记录着我市的一些酒店、火锅店、麻辣烫、超市的名称和手机号码,而且还有大庆、安达、肇源、阿荣旗等外地饭店、超市、火锅店的联系方式。
执法人员当场将8袋“增肥木耳”和27袋玉米淀粉及一袋已开封的淀粉酶没收。
据工商执法人员介绍,正常的木耳一般每公斤售价在100元左右,低价的木耳可能有“猫腻”,市民购买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