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正在蘑菇基地里采摘大球盖菇
专业合作社的菇农们将采摘回来的菇进行清洗和分类
眼下正值大球盖菇盛产期。连日来,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近60户的菇农一直忙着在自己的基地里采摘蘑菇。而为了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巷口镇政府早早已开始四处寻找客户,帮助农民寻找销路。如今,这个不起眼的小小的大球盖菇已成为撑起该镇凤山、黄金等村的“致富伞”,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上百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
种菇大户:我们有了“致富伞”
“自从有了标准蘑菇棚,全部心思放到种菇上,菇长势好,收成不错。”谈起这几年的蘑菇种养,种菇大户陈应超眼睛湿润了。她说,有了这支“致富伞”,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几年前,为发展蘑菇,陈应超、谭建平等人,经常往返于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请教种养后再载回希望的一级菌种、试管等,虽然每次回到家里总是疲惫无比,但心里美滋滋的。这些年来,陈应超等人积累了丰富的种养蘑菇技术,在扩大自己菇房规模的同时,她还积极向乡亲们推荐菌种、指点营销渠道,成为当地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他说,乡亲们和自己一样,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
专业合作社:菇农致富有靠山
“蘑菇好似摇钱树,种了蘑菇能致富”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句口头禅。如今,蘑菇已成为巷口镇凤山等村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之一。
几年前,蘑菇产业因市内外环境的变化,一些农民遭受巨大的损失,许多户菇农面临破产的境地。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去年初,镇政府找到当地经济能人谭建平、陈应超等人,希望他们能用长期从事蘑菇营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帮助乡亲们打开蘑菇销售市场,加快蘑菇产业发展。去年,以蘑菇为主的武隆县富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相关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为菇农们带来再创辉煌的希望。
一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广大菇农的销路问题,还在平时为菇农解决种养难题。今年1月,芋荷村村民张世忠眼看其他菇农种植的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土来了,自己近1亩的基本里毫无菇冒出土来,眼看自己的投入即将毁于一旦。获悉这情况,专业合作社员代会林马上请来当地菇类专家前来就诊,不出三天,张世忠的基地里也跟疯了试的长出健康的菇朵儿。“合作社是菇农的技术员和推销员!有了合作社,我们种菇是只出力,蘑菇生产出来几乎没有什么风险,这让我们心里十分踏实。”张世忠乐呵呵的说。
镇政府:我们有了新新特色产业
该镇党委、政府瞄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蘑菇种养,在技术上、资金上帮扶、引导当地农民培育、引进蘑菇新品种,做大做强蘑菇产业。
30几岁的李冰是凤山村蘑菇种植户,2010年,看着别人种蘑菇发了财,他心动了,第一期投资种植一分多地的蘑菇,并得到该镇农业部门技术和资金的扶持。现在发展到2亩多,今年他预计毛收入可收入7万多元,成为有名的蘑菇种植大户。而像他这样的种菇大户,在巷口镇镇里已有近30余户。
下一步,该镇还将引领菇农试种茶树菇、性包菇、黑木耳等,发动专业合作社动员大规模发展,先把自己做强做大,再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逐渐叫响凤山蘑菇的品牌。
相关链接
大球盖菇,又叫酒红色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栽培的一种食用菌,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栽培食用菌之一。我国开展大球盖菇栽培较晚,经近几年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了栽培,但栽培数量较少,其产品上市量也极少。大球盖菇栽培原料丰富,用农作物秸秆加水调湿即可栽培;而且适应范围广,在温度4℃—30℃范围内都能出菇,产量也高。
大球盖菇鲜菇色泽艳丽,肉质嫩脆,适口性好。其干菇中蛋白质含量为29.1%,氨基酸含量为8.5%。此外,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一种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食用菌。 大球盖菇是腐生菌,人工栽培主要利用稻草、麦草、玉米芯、木屑。 大球盖菇是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则需要较多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