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东宁县劳动力紧缺 黑木耳与服装厂“争嘴”


    【发布日期】:2011-04-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杨晔
      东宁不大。面积7116平方公里。 东宁人少。全县22万人口。 东宁偏远。是黑龙江省最东南的边境县。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全县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利税6.9亿元,年均分别递增32.9%和47.2%。但是,就在东宁县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东宁人却突然发现,曾经被认为最不缺的“人”,不够用了。
      “东宁黑木耳”是东宁县的传统产业,由于其品质上乘,素有“天下第一耳”之称。全县一百多个村几乎每个村都发展了黑木耳种植。近些年,倚借独特的资源优势,东宁县黑木耳产量由1986年的35吨增长到现在的8.8亿袋、干品产量3.6万吨,产值16.5亿元,黑木耳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被称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县”。
      黑木耳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制作菌包、摆放菌包、采摘、晾晒黑木耳,都需要大量人工。据东宁县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县有木耳种植户15892户,从业人员近4万人,每年六七月份的木耳采摘期日需用工8万余人,很多种植户需要“全家总动员”,临时雇工最高日工资虽然高达130元,但仍未必能招到人。黑木耳产业已成为东宁县农村重要的富民支柱产业。
      张惠颖告诉记者,种植黑木耳基本上就是半年活,劳动强度不大,且收入稳定,而工厂的流水线工作往往劳动强度大、不自由,所以进工厂当工人一般都不是当地年轻人找工作的首选。
      据了解,随着木耳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当地农业部门正在推广一种叫“春耳秋管”的新型黑木耳栽培技术,这种栽培技术能让采摘后的春耳在菌袋不动的情况下进行二次采摘,原本的黑木耳种植季节性用工需求已经逐渐演变成长期的劳动力就业,在与黑木耳产业的用工竞争中新兴起的制造业落入下风。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