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科尔沁区红星街道通过改良新技术、巧打时间差、经营多元化三种方式链起食用菌产业,激活一片市场。
4月19日,该街道绿源兴菌业公司大棚内生机盎然,连成排的菌棒上结满了大个儿的白莲菇,随便摘一个都在一斤左右。然而懂行的人都知道,白莲菇属于低温品种,在这个季节白莲菇是不生长的。据公司经理李义辉介绍:“秘诀主要就是覆土,覆土以后在土的成分里加入少量营养液,这样就能增加食用菌的产量。经过覆土实验整个棚产量增加30%,按10块钱一斤计算就能增收3万多元呐!墙体覆土也是我们在今年开春大胆尝试的新技术,把菌棒像砌墙一样用加了养分的粘土联合起来,再配以适宜的温度,喜热的白莲菇在春天也可以迅速的生长,而且体格大,口感好,又是反季节上市,白莲菇销售当然不在话下。”李经理一边拿着白莲菇一边信心满满地向笔者介绍。
当前,该街道前双井子的平菇也正是大量采摘的时候,每天每个大棚都有1000斤的平菇等待销售,虽然是批量上市,但由于健全了农超对接销售渠道,前双井子的蘑菇产多少超市要多少。种植户卢凤洁看着自家的蘑菇笑呵呵地说:“今年蘑菇一块五销售到市场上去,一天一吨,肯定都能售完。”
前双井子的农超对接在食用菌产业中叫做鲜蔬销售,把大棚中的食用菌直接供应到市场,这也是该街道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三种模式之一。今年,该街道还将计划把食用菌发展到200万棒以上,总共带动100多种植户参与进来,让食用菌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街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