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106/20/08-50-52-85-8548.jpg)
漆楚良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妹子,不管别人咋个说,木耳少了40元一斤,绝对不要卖!”6月17日,宣汉县双河镇中捻村,黑木耳种植户黄明聪对同行周艳说。原来,正值黑木耳收获时节,不少客商前来收耳,出现相互压价现象,周艳和黄明聪正商量如何应对,确保今年黑木耳增收。
2008年以来,宣汉县大力推广“棒改袋”袋栽黑木耳种植项目“三年三大步”发展:2008年启动项目示范生产40万袋;2009年集中展示生产400万袋;2010年强势推广生产5600万袋,三年时间,袋栽黑木耳助农增收效益明显,不少农户年收入达到五六万元。
棒改袋 一举多得收益高
黑木耳传统种植方式是采用青杠木段料为基材,两至三年才能收耳,段料使用寿命不超过3年,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且见效慢。袋栽黑木耳使用按比例混合好,经过熏蒸消毒、发酵培育的杂木屑袋料,一年一收耳,效率提升了一倍不说,袋料还可循环使用,“老料”更是上好的肥料,对种植户而言可谓一举多得。
袋栽虽好,但对已习惯棒栽技术的种植户来说,袋栽技术却很难掌握。为此,宣汉县组织技术人员和食用菌种植大户10余次赴成都、浙江等地考察学习,还带领100余名种植户到外地进行务工式培训,并从浙江聘请了10名黑木耳种植专家现场指导。
2008年,黄明聪到成都、浙江学习,亲眼看到当地农户种植袋栽黑木耳走上了致富路。回家后他将3亩多黑木耳种植地全部改用袋栽技术,今年已收耳1500多公斤,依照目前市场批发价80元/公斤计算,总收益达12万元。
“除去人工、种植成本,今年能净赚六七万元。这耳子,根本就不是木耳了,简直就是金子啊!”黄明聪说。
“袋栽黑木耳的效益的确很明显,2010年,宣汉县发展了以双河镇、黄金镇为主的8个重点黑木耳袋栽乡镇,涉及28个行政村,1120户,5600万袋。按每袋单产0.15斤计算,产量达到840万斤,按每斤均价40元计算,产值达3.36亿元,扣除成本,纯收入可达2亿,同时还解决了1100余户、3000多人的就业。”宣汉县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远江说。
保质量 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有了致富带头人,不少农户都开始培育袋栽黑木耳。周艳家一口气承包了10万袋,由于缺乏经验,黑木耳存活率只有80%。“看到黄大哥家种袋栽木耳发了财,我也准备大干一场,结果心起大了,种得多赚得却不多。”周艳说。
“种植袋栽黑木耳,决不能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要量力而行。”双河镇党委书记王勇说,袋栽黑木耳袋料,有一整套严格的生产流程,对温度、湿度、发酵时长等有极其明确的要求,需专业技术,盲目跟风种植只会适得其反。今年双河镇将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建议每人每户承包2万袋左右,近3亩地,要质量不要数量。
李远江则表示今年要加大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我们将在园区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推行 "单元式"发展模式,以20-50万袋为一个种植单元,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单元进行集中指导。同时,单元内农户建立互助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实行互助,提高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利用率。还将加大与省农科院、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食品工业研究院的合作力度,开展食用菌产业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户掌握科学培育袋栽黑木耳技术。”李远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