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落镇烟台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合并村,村里2500口人,人均不足3分地,多数人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今年,新一任村委班子从农民手中流转了40亩土地,建起20栋棚的食用菌示范基地,产品均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目前,辽宁省鞍山市英落镇烟台村食用菌示范基地里,村干部王文有正在指导村民对菌棒进行注水。王文有说,示范基地共有20栋棚,其中,15栋棚是5个村委班子成员投资建的,只有5栋棚是村民建的。
村主任王传余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自掏腰包带领大家到省内外多个地区考察,认定村里无论从气候还是从地理位置,都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10年前,松树村没和烟台村合并,咱烟台村就搞过食用菌种植,一岭相隔的营口小德沟村也搞过试验,结果一个蘑菇没出,赔个精光。”听说村委班子要带大家搞食用菌种植,质疑声,反对声不断。
“咱村委班子带个头,等把技术摸清了,市场打通了,村民看咱赚钱了,就会有积极性。如果赔钱了,我一个人兜着。”村主任王传余说。
一栋棚成本1万多元,加上1.5万个菌棒,每栋棚至少需要5万多元的成本,一家干2栋,至少投入10多万元,大家为钱发了愁。王传余想了几天,决定到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西洋集团老总周福仁那里试试。说明了村里的情况后,周福仁很爽快地答应投入20万元发展资金。
去年冬天,王传余和村委会干部顶着严寒,盖起了20栋菌棚。今年春天,他们早早从外地购进了菌棒,英落镇政府还特意给他们找来了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今年5月1日,第一批鲜菇投放市场。“150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5.6元,一下就赚8000多元,大家高兴得一夜没睡。”批发商闻讯而来,看好烟台村的蘑菇,并签下长期收购协议。“不用出家门就能卖上高价,还都是销往大城市。”
看到他们赚钱了,村民们纷纷找到王传余想发展食用菌。“明年,我们要发展100亩,让有意愿的农户都能一起来发展,未来要让烟台村四季产鲜菇。”王传余说。